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二语文教案
   短论两则      ★★★ 【字体: 】  
短论两则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4:47:04   点击数:[]    

【教学目的】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两篇文章的观点、材料和论证方法。
2.学习作者不囿于陈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积极搜寻材料加以佐证的精神。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词语解释:
遗憾: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诬陷:捏造罪状以陷害他人。
惋惜:表示同情、可惜。
茕独栖惶:
遭罹:遭受苦难。
接踵而来:也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发生。
诽谤: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
流离颠沛:谓人事的拂逆、挫折之多。形容生活穷困,到处流浪。
(二)课文讲析:
读了《李清照再嫁之谜》之后,再来读《短论两则》就更有意思了。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自读这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截然相反,阅读时首先要弄清两位作者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阐述了哪些理由,然后重点研究他们各自选择了哪些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的。下边的表格可供参考。



观点

材料

理由



“未改嫁”说

李清照并未改嫁

①卢见曾刻《金石录》所作序(文中引谢及《四六谈麈》所记材料)
②况周颐对李清照、张汝舟二人行踪的排比

①如改嫁,李清照就不会撰写《〈金石录〉后序》
②李清照抨击南宋投降集团,所以受到“改嫁被辱”的诬陷



“改嫁”说

李清照确曾改嫁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
②洪适《隶释》的记载
③李清照在《投内翰綦公宗礼启》一文中的自述

①李心传等七人都是李清照的同时代人,有的还是赵、李两家的亲戚或世交
②洪适推崇赵明诚,不会诬陷李清照
③宋代妇女改嫁并非十分不道德之事
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寻找两篇文章在引用史料方面的共同之处,思考这些材料在不同的文章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学生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及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但一篇是以此作为“改嫁”说的立论依据,一篇则是引此材料作为“辨诬”的反证材料。《李清照并未改嫁》一文引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把文中的主要观点列出作为“靶子”予以驳斥的,而《李清照确曾改嫁》一文引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作为文章观点的主要论据的。同样的史料用在不同的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同样,李清照写的《〈金石录〉后序》,在《李清照并未改嫁》一文中用以证明“如果绍兴二年,清照真有改嫁张汝舟之事,为世所讥,不能设想她又在绍兴五年撰写以悼念明诚为内容的《〈金石录〉后序》”之说;而《李清照确曾改嫁》一文则用它来证明李清照写《〈金石录〉后序》是“寄托哀思”,“改嫁并不等于与赵明诚割断真挚的感情”。孰是孰非我们很难辨别,但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一是要不囿于前人的陈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要敢于发现前人之说的问题,并与之商榷,或予以否定甚至加以批判;三是要善于运用多种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下一番考证、思索的功夫。
第三步要求学生把课文同《李清照再嫁之谜》一文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从观点、材料,以及作者的思路、方法上对照、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这三篇文章都采用了引证法,引用大量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李清照再嫁之谜》和《李清照确曾再嫁》两篇文章都认为李清照是“再嫁”的,所引的材料有不少是相同的。如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洪适的《〈金石录〉跋》,以及李清照的《投内翰綦公宗礼启》等。另外,两篇文章都提到了与李清照同时代的一些文人学者的记载,如胡仔、王灼、晁公武等。《李清照并未改嫁》一文是持相反观点的,作者以李清照撰写的《〈金石录〉后序》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又在铺列了明清及近代学者徐勃、卢见曾、朱彝尊、俞理初、况周颐、谢无量、夏承焘、唐圭璋等人的观点后,重点引述卢见曾的记载和况周颐的考证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三篇文章的论据是丰富的、充分的。
三篇文章都注意到了李清照曾否改嫁之争背后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看待“改嫁”的问题。《李清照并未改嫁》一文由李清照改嫁之争联想到北宋时期的党争之祸,李清照父亲得罪权奸,祸及其女,而她也在建炎年间作《夏日绝句》,矛头指向高宗赵构及其亲信逃跑集团,因而李清照改嫁之说是当时的人对她的诬蔑。这种推断从另一角度替李清照“辨诬”,有一定的说服力。《李清照确曾改嫁》一文则从另一面看待李清照改嫁的的问题,认为“明、清以前,虽认为妇女改嫁是失节,但并没有把此事看成十分不道德”,并以范仲淹、贾似道等人的母亲都曾改过嫁为例证,由此断定,“宋人没有必要在清照头上强加‘改嫁’二字”。在这个问题上,《李清照再嫁之谜》一文的论述是很到位的。文章的重点不仅仅在引用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在于引证之后层层深入的分析,即对李清照这一历史人物感情遭遇和个性心理的剖析,以及对封建理伦理道德观念观照下的“改嫁”之说的剖析。入情入理的分析,使文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了。
三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特点是明显的。一是语言简练、明确,毫不含糊。三篇文章均以短句为主,很少使用修饰性的语言,语意的表达直截了当,给人以干脆利落的感觉。二是以理服人。文章没有丝毫的语言的霸气,绝不用强加于人的语言来教训别人,而是以史料为据,以理服人,着眼于史料的分析和理性的阐述,显得十分自然。
三、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三。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病梅馆记》教案A(教师中心稿)

  • 下一篇文章:语文教案-灯下漫笔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短论两则”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短论两则”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师...
  • ››24.柳毅传
  • ››美腿与丑腿(教师中心稿)
  • ››《道士塔》教案(网友来稿)
  • ››语文教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
  • ››《扬州慢》教学设计2
  •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1
  • ››语文教案-柳毅传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8
  • ››短论两则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