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一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字体: 】  
语文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4:28:56   点击数:[]    

教案示例一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第二次被选进高中教材的课文,有关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从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学时间:

  一至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文学常识。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__________体散文,是__________记录的__________的言行。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

  二、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由也/为之 求也/为之 赤也/为之小

  三、学生质疑,解决疑难词义,学生接力翻译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则何以哉——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由于。

  四、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问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评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五、研讨性学习

  1、 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澳赫撸悍瘸伞蕉椤!?nbsp;

  2、 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哂之

  冉有:谦虚——叹之

  公西华:更谦虚——惜之

  曾皙:洒脱——与之

  对求、赤两人的评价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结合课文内容,其实并不难。

  3、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费解的。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帮助的。

  当然,人们已经从积极或消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过不少分析,这里姑且不论。

  让我们先来剖析曾皙的回答吧。

  “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

  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

  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下面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

  六、课后练习(略)

  十堰一中 刘会文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第二次被选进高中教材的课文,有关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从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了解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教学难点

  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             

  2、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从体会作品语言着手,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新课前,先来检查一下昨天字词的学习情况。

  以吾一日长乎尔 你们

  率尔而对 助词,……的样子               

  铿尔,舍瑟而作 同上               

  求,尔何如 你

  方六七十 方圆                      

  且知方也 礼义

  如或知尔 如果

  如会同 或者

  吾与点也 赞成

  唯求则非邦也与 同“欤”,助词。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内容

  (1)这篇文章选自哪里?《论语》

  (2)《论语》是哪个学派的经典著作?儒家学派

  (3)《论语》这部书是什么体裁?语录体

  (4)语录体的特点是什么?文字精练、质朴含蓄、概括力强。

  (5)“精练”等于不等于“简单”?不等于。“简单”就是容易流于肤浅,而“精练”则不同。我们刚学过《简笔与繁笔》这篇文章,从中知道,精练的文字同样能够描写复杂的典型环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论语》里最具有文学色彩的一篇。我们就来看看本文是怎样运用精练的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

  二、齐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分析,以学生读、说为主。

  (1)本文共提到了哪几个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孔子。

  (2)按课文题目顺序来分析,先看子路。

  子路有何性格特征?

  直爽、豪放、自负。(夸耀、善于渲染气氛、语气果断)

  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不假思索。说明他素怀大志。

  (3)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子路的话,要把他自负的神情态度读出来。

  (4)曾皙、孔子很赞赏他的志向。作品特意把他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问他有什么志向,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说“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本文是一篇小说的一个片段,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悬念抑制法。在散文里,这种手法叫欲扬先抑。目的一样,引起读者的兴趣。

  (5)他怎么谈自己的志向的?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试着把握一下人物的特点。

  (6)子路与曾皙做一下比较,性格上有何不同?(讨论)

  子路比较性急、直爽,而曾皙就显得文质彬彬,非常洒脱。

  (7)找一下哪些动词能体现曾皙的洒脱?

  舍、作、浴、风、咏。

  (8)曾皙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几位,没有直接豁达自己有什么才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大同世界,悠闲自在。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皙淡泊的情怀。

  (9)再来看看冉有和公西华。他们两有个共同的特征:谦让。

  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可能会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

  公西华更为谦虚。我们知道他是个外交家。但他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此处可把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谈谦让)

  由此可见,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怀大志,并且有才干的。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10)孔子这个人大家怎么看他?他有没有谈自己的志向?从他的问志、评志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他有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也很谦逊,其实他做到了这两点。尤其是对学生循循善诱,善于用含蓄的语言点拨学生。

  总结:我们写文章要考虑,如果让你来表现一个人物,能否三言两语就抓住人物特征。

  三、点分角色读。

  四、布置作业:随笔“难忘的教诲”写作训练,要求:通过语言描写抓住人物特征。

探究活动

  可以把《季氏将伐颛臾》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相结合,通过两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及作为政治家的孔子对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原则的坚持和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的风范、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高一备课记录(教师中心稿)

  • 下一篇文章:《故都的秋》教学设计8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语文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语文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要点与能...
  • ››谭嗣同 教案
  •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 错误
  •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教师中心稿)...
  • ››《赤壁赋》教案4
  •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4
  • ››作文训练
  •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教师...
  • ››庖丁解牛
  • ››高中二册3课《神奇的极光》学案
  •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说课教案
  • ››语文教案-《观察手》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11《葡萄沟》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
  • ››语文教案-《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语文教案-《拣麦穗》第一课时课堂...
  • ››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
  • ››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