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一语文教案
   读懂《雨巷》      ★★★ 【字体: 】  
读懂《雨巷》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4:26:40   点击数:[]    


相同的诗情  不同的心灵

——读懂《雨巷》

广东省实验中学    杨姗

教学目标:

1、学会想象诗歌的画面

2、感受诗歌的情感

3、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营造方法

4、学会在古诗的基础上来创造诗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语

我们刚刚学过古典诗歌单元,今天我们进入现代诗歌的学习。中国是诗的国度,由古至今中国诗人对诗的热爱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对诗歌的理解不一样,不同的心灵写出了不同的诗歌。今天我们尝试着用我们的真心去理解一位诗人的诗情。

我们读过徐志摩的《在别康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我们也感受过何其芳的《欢乐》“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在这样一个诗情勃发的年华,我们去读诗,去想象,去理解,去感受。我们就怀着这样一种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走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二、教学步骤

(一)读诗·想象·理解

1、一起朗读《雨巷》

2、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里有没有故事?

(学生回答不一,但都对诗歌画面有想象)

3、(幻灯片)在这个画面里描绘了一个姑娘,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4、让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一位同学上来记录。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

5、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加以总结。

6、提问: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走走停停、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

   回答:丁香

   幻灯片: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

7、丁香是愁怨的象征,

提问:那么,在古诗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是一些怎样的意象来形容愁怨的?

回答:月、梧桐等

提问:把丁香换成梧桐大家感觉如何?

回答:(学生用笑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丁香有柔弱的意味,而梧桐没有,所以丁香和诗歌的情感及情境很相符。

8、所以,我们在读诗或写诗的时候要注意意象与情境的同一性,我们用四个字概括的话就是“象与情合

9、幻灯片:丁香花图片

10、幻灯片: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浣溪沙》

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二)读诗·想象·分析

1、提问:这首诗中“丁香姑娘”除了愁怨的象征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象征意义?

2、再读描写丁香姑娘的诗段。(诗中的第二段至倒数第二段)

3、幻灯片:讨论“丁香姑娘”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从诗句中找出证明。

4、记录下学生的回答:希望、企盼、追求、打量未来等

5、再读:希望在读中体会种种复杂的情绪。

(三)读诗·想象·探究

1、提问:既然“丁香姑娘”这么重要,那为什么要用“雨巷”为题,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为题?

   回答:“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

   提问:“雨巷”是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这两个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湿、冷;巷:阴暗、狭窄、悠长等

2、“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3、展示幻灯片:雨巷图片。(让学生体会)

(四)读诗·想象·创作

1、幻灯片:

写一首诗:使用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创设出新的情境,表达你的情感。

 

板书:

     姑娘                          雨巷

学生的想象     象征意义         象与情合    情由境生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各种各样的感受盈满于胸:对诗歌的热爱、与学生分享诗情的期待、对讲解清晰一首现代诗歌焦虑、初次尝试的紧张、身边热情同事提醒的茅塞顿开、课堂上学生精彩回答的感动、少年锋利语言的赞赏……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3

  • 下一篇文章:《将进酒》教学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读懂《雨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读懂《雨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要点与能...
  • ››谭嗣同 教案
  •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 错误
  •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教师中心稿)...
  • ››《赤壁赋》教案4
  •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4
  • ››作文训练
  •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教师...
  • ››庖丁解牛
  • ››高中二册3课《神奇的极光》学案
  • ››读懂《雨巷》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