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一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 【字体: 】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4:24:42   点击数:[]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

课时:3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作业(背诵《滕王阁序》)

三、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 写作背景:

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 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5、 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     谀     经传      郯      苌弘      蟠      贻      巫

②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    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

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 小结全文。

四、  作业:

1、 背诵第一段。

2、 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习一中的1~~3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2、 掌握字词、疏通全文。

内容步骤

一、  检查上堂作业:

1、 背诵第一段。

2、 结合练习一导入新课。

二、  内容结构:

第一段:正面阐述   ①老师的职责

                  ②为什么从师

                   ③ 以什么人为师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古之圣人——从师        圣益圣

                今之众人——不从师      愚益愚

                爱其子——择师          惑矣,未明也

                于其身——耻师

                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不耻相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耻相师                其可怪也欤?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段;本文的写作缘由。

论证方法:

⑴对比论证(1、2段)(让学生找出来,讨论确定)

⑵例证法:(3段)孔子师郯子……

⑶引证法:(3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附:第二段论证方法简表

第二段分论点

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是错误的

论   据

(三个对比)

对      比

作者议论抒情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论 据(1)

(纵   比)

古之圣人……

犹且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其皆出于此乎

论 据(2)

(自相矛盾)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吾未见其明也

论 据(3)

(横  比)

巫医乐师百工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位卑,官盛

呜呼,师道之不复

……其可怪也欤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

批判中阐明总论点

 

三、  重点词

1、 实词

①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有很高学问的人

②受——授        ③知——智

④众人:  古义:一般的人

          今义:大多数人

⑤下:低下。

⑥惑:  A、疑难问题。  B、糊涂

⑦不齿:看不起。     

不足挂齿:指事情小,不值得挂在嘴上。

⑧嘉许:赞许。    ⑨贻:赠送。      ⑩攻:研究

⑾道:  道理。 传道受业解惑也。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⑿师    以……师:我从而师之

学习:不耻相师

从师:则耻师焉

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作业

1、 翻译课文

2、 背诵第二段

3、 课后练习二、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虚词、活用词、句式

2、            相关文化常识及背诵

内容及步骤

一、            组织教学

二、            检查作业:

1、 背诵第二段(方式:2人上黑板默写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句读之不知……段尾)

2、 默写填空并翻译:

每人一句,默写出原文并翻译:

①    作者阐述老师职责的是:                 

②    韩愈认为从师的原则的是:                 

③    作者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对从师的态度后发表了什么感慨?                       

三、            词句

1、 活用:

①    吾从而师之:名——意动。

②    吾师道也:名——动。

③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形——名。

④    耻学于师:形——意动。

⑤    圣益圣,愚益愚:形——名。

⑥    小学而大遗:形——名。

⑦    不耻相师:形——意动。

⑧    孔子师郯子:名——意动。

2、 虚词:

①    之:  古之学者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道之所存

          句读之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

②    其:  其为惑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与其身也

其皆出于此乎

③    乎:  在  生乎吾后……

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    所以:  用来…… 例:                

……原因 例:                 

⑤    乃:竟。 例句:          

⑥    无:无论。例句:           

3、 句式: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②不拘于时    (被动句)

③学于余     (状语后置句)

四、            相关文学常识:

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五、            作业

1、 基础训练有关题目。

2、 《东方高考》随课一练。

3、 背诵第三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第二模快 冰心:巴金这个人导学资源

  • 下一篇文章:《故都的秋》教学设计3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语文教案-《师说》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语文教案-《师说》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要点与能...
  • ››谭嗣同 教案
  •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 错误
  •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教师中心稿)...
  • ››《赤壁赋》教案4
  •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4
  • ››作文训练
  •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教师...
  • ››庖丁解牛
  • ››高中二册3课《神奇的极光》学案
  •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说课教案
  • ››语文教案-《观察手》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11《葡萄沟》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
  • ››语文教案-《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语文教案-《拣麦穗》第一课时课堂...
  • ››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
  • ››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