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册1毛泽东诗二首要点      ★★★ 【字体: 】  
高一册1毛泽东诗二首要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4:19:41   点击数:[]    

高中一册第一课毛泽东诗二首
知识要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词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词也称为“诗余”。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节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2.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从顾名思义的角度讲,“意”和“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情意),“象”则是客观事物(景象)。把两者并列起来的“意象”一词,看起来好像是“意”与“象”的结合,但是在诗歌理论中,“意象”这个概念都是以“意”为主的“意中之象”的意思。“意象”不是“意”与“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感情色彩的概念。人们用语言来表现形象,而语言又靠形象来表达情意,所以,“意象”其实就是体现着诗人主观情意(志)的具体物象。从“象”的客观性来看,它可以称为“具象”或“物象”。但是一旦进入诗中而成为“意象”时,它就是经过诗人主观感情色彩渲染和改造过的“具象”或“物象”。所以“意象”一词在诗歌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在诗歌中所读到的种种具象或物象,其实都是经过诗人主观世界改造乃至变形了的客观事物,这种诗人的“意中之象”,在不同的情景中表现迥异的意味和象征,从而使意象成为具有生动活泼的艺术生
  命力的东西。至此,我们可以为“意象”下一个定义: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物象,诗歌中称为 “意象”。  
(二)重点宇词
  漫江  百舸  怅  寥廓  苍茫  峥嵘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遏   
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考点解析
【例1】  (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试题)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t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冻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像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解析要通过具体的字眼,领悟诗人的用意和情感。本诗中借D项中指出的一些字眼是为了表达对凝冰解冻、春暖花开的呼唤,其象征意义可以从A、B中得知,而D项中“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就明显是错误的。答案应选D。
  【例2】  对卞之琳《断章》一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的梦。
  (1)A.全诗虽明白晓畅,但对形式的追求却非常用心,讲究诗句的匀称整齐。
    B.这首诗写人们都是在互相“看”,互相“装饰”,人生犹如演戏,表现出对人生虚无的惆怅失落。
    c.互为“风景”,形象互换,体现出相对平等、平衡的人生感悟。
    D.作者没有按常规在诗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答案。
    (2)对上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的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  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 “风景”才会有灵气,才会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人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舞台上人往往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的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诗歌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像中凸现出来。
    解析  (1)选B(B中“人生如戏”.人生虚无的怅然:是对原诗主旨的曲解,赏析不当)
    (2)选B(“在人生的舞台上往往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这句话,对原诗作了不恰当的解释,诗人强调的是事物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你”与“看风景的”两者互为风景,又都是观看者)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文化常识 《诗经》

  • 下一篇文章:语文教案-谏太宗十思疏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高一册1毛泽东诗二首要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高一册1毛泽东诗二首要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要点与能...
  • ››谭嗣同 教案
  •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 错误
  •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教师中心稿)...
  • ››《赤壁赋》教案4
  •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4
  • ››作文训练
  • ››高一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纲要(教师...
  • ››庖丁解牛
  • ››高中二册3课《神奇的极光》学案
  • ››高一册1毛泽东诗二首要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