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探索月球的奥秘》课例分析      ★★★ 【字体: 】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探索月球的奥秘》课例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3:47:04   点击数:[]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探索月球的奥秘》课例分析


作者:俞小湖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原文出处:《教育信息技术》2005年第3期
摘要:


    一、设计思路
    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为了实现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教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我首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设计了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感染力的容错内容(带有错误内容的月球录像)进行导入,把问题的难度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又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知识获取与传授带来的喜悦。本课的重点任务是运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一份月球小报,而不管是用文本框来制作或是用表格来制作,其基本的技能学生都是掌握的,因而,我设计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浏览器的使用,进一步熟练将网页的文章和图片分别保存的技巧。
    2.学会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小报。
    3.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协作,进而培养其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
    4.学会网络信息的获取,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
    三、教学过程
    1.任务的产生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瞬间吗?  (图)随着长征二号火箭托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中国探索太空的旅程迈开了里程碑式的一大步。那么,你们想不想也和杨利伟叔叔一样,当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呢?俞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宇宙方面的录像,我们一起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告诉我,  “小小科学家”你发现了什么?
    观看“神秘的月球”(课件,有一定错误内容在内)。教师提出问题:
    (1)从刚才的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出错误的内容)
    (2)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Word、PowerPoint等其它你会用的软件来编制一份小报,进行月球科普知识的介绍。
    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措施。在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后,创设一个虚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容错性的材料,呈现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的现象或事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赋予学习以挑战性,从而极大地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任务,探索知识的奥秘和规律。
    2.探索实践
    (1)我们怎样来设计小报?
    (2)合作交流、分工(收集资料、分工设计)。
    各小组自行分配任务,如美编、文编、策划等。要求学生下载的内容放在共享的文件夹内,以便大家共同浏览、选择。
    ①运用你们刚才想好的方案进行分工设计(网上收集信息)。
    教师出示相关学习资源网站:
    月亮网站:http://www.moon.com.cn/Moon/scene.php  
    宇宙天文:http://tech.chian.com/zh_cn/science/universe/
    月球探险:http://www.shuku.net/novels/Childten/dingdingl2/dingdingl2.html
    世界空间周:http://www.cnsa.gov.cn/wsw/mainpage.htm
    ②小组分工进行制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适时的评价、指导。
    在相互合作、对问题的不断假设与论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彼此的思维过程,使其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改变了原来固有的思维定势,充分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使学习过程借助其自身的内化活动实现,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3.完善延伸
    (1)小报展。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交流点评。小组成员各自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设计的意图、内容、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是你的得意之处。
    (2)完善自己的作品。
    (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用控制论的观点来说: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通过二次的交流、展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反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自我认知的不断完善,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与创作过程中得到新知的诞生,形成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内在动力,从而成为他们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顽强前进的力量源泉。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充分给学生探索、协同学习、自我评价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制造“错误陷阱”,通过学生的纠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胜心理,从而满足其学习的求知欲。
    2.学生的主体参与与合作学习发挥得较好,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整堂课中,教师运用得较为成功,通过层层递进,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在本堂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同大家一齐探讨:
    1.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要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必然受到限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但也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任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好这一“度”,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并且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是关键,不然的话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运用也只是纸上谈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口语交际:《劝告》教案

  • 下一篇文章: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探索月球的奥秘》课例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探索月球的奥秘》课例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综合实践活动课《水的调查》教学设...
  •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第一课时
  •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老照片...
  • ››综合性活动《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
  • ››古诗词分类积累汇集
  • ››对联教案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 ››“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长江三峡》教案
  • ››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 ››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
  • ››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享受语文学习...
  •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 ››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氛围中体验
  •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感动——小语...
  •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提高发散思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