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
||||||||||||||||||||||||||||
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的信(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3:14:16 点击数:[] ![]() |
||||||||||||||||||||||||||||
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三、组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约 分钟)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1.诵读,引导学生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本课。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新课。2.引导学生学习前后内容的承转与联系。 2.学习内容的承转与联系。3.研讨作者对于历史追忆的作用,加深学生3.畅所欲言,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 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 认识,把握本文的主旨。4.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书信的技4.比较其他文章与本文异同,掌握比 巧。 ‘ 较阅读的方法,学会迁移运用。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后半部分的学习(约 分钟)
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文后半部分(约 分钟)
三、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总结全文(约 分钟)
本节总结 这是一篇反映作者个人感情与爱国主义的好文章。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却从细微处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和讲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书信浓缩人生精华的思想。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样,始终处在爱国主义者的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他们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体验。书信的内容短小精悍,抓住细微处,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 板书设计 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 蒋经国——追忆历史一谆谆劝诲——展望未来——慰问语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文是反映个人感情与爱国主义的好文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书信的学习一直讲究体会和个人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题内涵、语言特色,而且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日后的书信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体会下面的字词,正确掌握其用法。 咎咫尺珍摄悖谬苟同同捐前嫌巧言令色未雨绸缪 2.思考教材第106页第三题,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3.三民主义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答案与提示:民族、民主、民生。 4.“外人巧言令色”中的外人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一切有损、有意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人、组织和团体。 ◆个性练习设计 1.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说说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为和平统一作贡献。 答案与提示:个人、家庭、全党、全国、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昌盛。 2.思考并回答106页第二题。 答案与提示:使文章内容很有层次、有力度;作者的感情表达很显梯度感。 3.写一篇给自己亲人或朋友的信,内容不限,关键要写出真情实感。 4.课外再阅读几篇关于此类的文章,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并尝试着写一些评论性文字。 教学探讨与反思 书信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欣赏、写作书信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欣赏书信的知识,阅读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诵读、品味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书信的语言之美和作者思想的深邃所在。 补充资料 作家简介: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市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外交部顾问,外交部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六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并获国家副主席提名)。第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