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册十七课打渔杀家(节选)      ★★★ 【字体: 】  
第六册十七课打渔杀家(节选)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32:37   点击数:[]    

17打渔杀家(节选>

教学目的

1.了解京尉的一般常识。

2.了解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

3.了解戏剧剧本的一般特点。

4.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京剧常识,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

2.难点:培养对戏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通读全文,了解内容,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2.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

倪(ni2)    呔(dai1)    膂力(lu3)    懦弱(nuo4)把网撒(sa1)    往外瞅(chou3)    不省事(xing3)

3.解释下列词语。

膂力:体力。

 懦弱:软弱无能。

二、导人播放录像<打渔杀家>片断或其他京剧剧目,时间控制在5—10分

钟,目的是使学生对京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以上我们看了一个京剧片断。京剧在我国有200年的历史,有丰富的传统剧目,<打渔杀家>就是其中优秀剧目之一。全剧大意是:北宋时,梁山英雄萧恩暮年隐退.携女桂英打鱼为生。豪绅丁员外勾结官府,私收渔税,派爪牙大教师登门强讨,被萧恩打回,萧恩往县衙告状,反遭贪官吕子秋毒打,并勒令萧恩往丁府赔礼。萧恩忍无可忍深夜闯入丁府,怒杀其全家,逃往他乡。全剧表现“惩恶”的主题,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场,是全剧故事的开端部分。

  三、正课

  1.指名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复述故事基本要求——(1)讲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可适当运用原材料中的语句。(3)次要内容的细节描写可删除。可以依据这三点给复述评分。

  参考答案:这是全剧的故事开端部分。描写年老体衰家境贫苦的原梁山好汉萧恩,起义失败后带着女儿桂英隐居江湖,以捕鱼为生,度日艰难。夏季的某一天,父女摇船去捕鱼,因天气炎热将船靠在岸边柳荫下乘凉。这时,萧恩的旧友、原梁山泊好汉外号叫混江龙的李俊和<水浒后传>里的好汉外号叫卷毛虎的倪荣,来到萧恩的船上一同畅饮聚谈。不久,土豪恶霸丁员外派丁郎来向萧恩催讨渔税银子。李俊、倪荣先后责问丁郎:这渔税银子,“可有圣上旨意?”“户部公文?”丁郎回答说:都“没有”,就凭“本县太爷当堂所断”。李俊、倪荣都警告丁郎说:你回去对丁员外讲,从今后免了渔税银子,如着不免渔税银子,在大街上撞着了俺就不客气。萧恩怕李俊、倪荣与丁郎发生冲突,几次出面劝阻。后来,李俊和倪荣告辞而去,他们临走前,一个送给萧恩十两银子,一个送给萧恩十石米。到红日西下,萧恩父女也摇船回家去了。

  2.提问:全剧表现的是“惩恶”的主题,但第一场为什么写萧恩的忍让?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萧恩经历过大半生的斗争、反抗,终至失败,因而变得深沉、隐忍。不轻易惹事生非以求得一时平安。所以在丁郎讨税时,他答应“改日有钱,送上府去”;见李俊、倪荣与丁郎斗气,他一再劝阻,生怕把事情闹大,不能平平安安过日子。他知道靠几个人是难以斗倒恶霸地主和官府的。他的忍让,是忍怒退让,这有力地反衬出地主恶霸和官府勾结欺压剥削劳动人民的残酷现实。他的起初的不反抗,与最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也正是相反而相成的。萧恩的性格从不反抗到奋起反抗,典型地体现了“抗恶”的主题。

    3.提问:本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戏剧冲突是索税和抗税之间的冲突。戏剧冲突的实质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与剥削者的尖锐矛盾,是剥削压迫与受剥削压迫、反剥削压迫之间的矛盾。

    4.提问:课文安排李、倪与萧恩聚会这场戏,对全剧发展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安排李俊和倪荣与萧恩见面,见面时适逢丁郎来讨税。李、倪联手出击,指斥了丁郎无理收税,并把丁郎吓跑。他们的抗争获胜和萧恩的忍让受压形成对比,说明只有团结斗争才有出路的道路。

    四、小结

    这出戏是全剧故事的开端部分,通过萧恩父女处境的介绍以及萧恩与李俊、倪荣的关系,透露了萧恩非凡的生平,揭露了渔税银子的非法剥削性质。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戏剧矛盾的冲突作了铺垫。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熟读课文,欣赏念白和唱词的语言特色。

  二、导人

  京剧的唱词,词句都非常工整,一般都押韵,像诗歌一样非常优美。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京剧念白和唱词的语言特色。

  三、正课

  1.同学们先来齐读课文开头桂英唱的“快板”:

    江水照得两眼花,

    青山绿水难描画,

    父女打鱼作生涯。

    教师点拨:这段唱词只三句话,每句七言,句式整齐。“花”、“画”、“涯”押“a”的韵,音韵和谐,这都像诗。再看内容,第一句“江水照得两眼花”,这是描述江面阳光强烈晃眼的景象,表面写景,实则描绘打鱼生活的艰辛。于是引出第二句“青山绿水难描画”,美丽的山水在刺眼的骄阳下失去了它固有的形体和色彩,眼前只看见一片白光耀眼、逼得人眼睛生疼的茫茫水天。从这两句,我们已能很具体很形象地感受到萧恩父女打鱼生活的艰辛,再看到最后“父女打鱼作生涯”一句,父女俩相依为命,一整年、一整年地要在这水里浪里穿梭劳作,夏天的炎阳、冬天的冷风,他们的生活该有多么不易啊!简单的三句话,含蓄委婉而又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萧恩父女的日常生活,这样的唱词具有诗歌的韵味。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习课文的其他唱段,具体谈谈自己对其语言美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点拨。

    3.请同学们讨论念白部分的语言特色,理解归纳如下:

    这场戏的念白部分写得亦庄亦谐,主题严肃而情趣横生。如:

    丁郎:你要打?别忙,等我摘了帽子,脱了衣裳。萧恩你拉住了他

    萧恩:你要怎样?

    倪荣:萧兄休得拦阻!

    丁郎:你把他拉住了,我好跑哇。(跑下)

    这段台词,活画了走狗色厉内荏,欺软怕硬之丑态。“我好跑哇”的台词出乎意料,又符合本质虚弱的剥削者及走狗的特点,含有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和气氛。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也可以让学生把课文表演成话剧)再次感受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小结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唱腔和念白以北京话的音韵为主,产生于清代,以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为基础,融合了一些地方戏曲的特点和民间曲调,逐渐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它是复杂的综合艺术。唱、念、做、打并重,有一套完整的艺术程式。唱腔音乐以“二黄”和“西皮”为主,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多采用夸张、虚拟等象征性的表演方式,如开门,不必有真门,只要舞蹈化的开门动作一做,观众就明白了。又如摇船,也不必真桨真橹真船。只要舞蹈化的摇船动作,走几个圆场,观众就明白船行很远了。京剧表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 下一篇文章:第六册出师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第六册十七课打渔杀家(节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第六册十七课打渔杀家(节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写作交际口语第六册第三单元
  • ››《伟大的悲剧》课例点评
  • ››第六册五课外国诗两首
  • ››一厘米
  •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示例
  • ››六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一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
  • ››社戏 教材教法
  • ››《故乡》教学设计2
  • ››23满井游记
  • ››第六册十六课威尼斯商人
  • ››第六册十五课白色鸟
  • ››第六册十三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第六册十一课孔乙己
  • ››第六册十八课白毛女(节选)
  • ››第六册十二课变色龙
  • ››第六册十七课打渔杀家(节选)
  • ››第六册十九课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 ››第六册十四课孤独之旅
  • ››第六册十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