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
|||||
第六册十九课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24:21 点击数:[] ![]() |
|||||
19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施洋生 教学目的 1.认识电影剧本的一般常识。 2.学习文中运用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本文故事,了解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和问题,认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复述本文故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难点:培养阅读和欣赏电影剧本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通读全文,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2.给下列生字注音: 招揽(1an3) 慷慨解囊(nang2) 营业额(e2) 3.解释下列词语。 招揽:招引(顾客)。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茫然四顾:完全不知地四下里看。 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二、导人 许多人都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有很强的直观性,声像兼备,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一部好电影给人的艺术享受总是十分强烈、经久难忘的,而好电影首先来源于好剧本。电影剧本的表述形式与一般故事的表述形式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在于都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不同在于电影剧本还要适应电影是视觉艺术这一特点,细节要具体真实,避免静止的冗长的人物对话,要把抽象的思想化为直观的电影画面。电影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要精辟简短,要与画面结合起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电影文学剧本的片断。 三、正课 1.默读课文,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讨论并归纳:(1)电视台里张老师深情寻学生 (2)大排挡中李 望水有幸遇好人 (3)师生团圆、满载回乡。 2.提问:第一段中写到:“导演安排她(张春花)跟主持人坐在一起,她看看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主持人对她笑笑,她也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这里她“把身子往外移移”是为什么?又为什么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讨论并归纳:“把身子往外移移”,是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大场面,有点怯场:“怎么也笑不出来”是因为紧张。 3.提问:张春花在电视台演播室的一系列表情、动作的描写,主要表现她什么心理?体现她什么性格特点?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她的心理? 讨论并归纳:描写张春花在演播室的表情、动作的句子还很多,如“演播室的灯一下亮了,刺得她眼睛也睁不开……张春花眼睛迷乱地看着,不知所措。”当主持人要求她说话时,“张春花看看主持人,又对着前面那个黑洞洞的镜头看看。不知该说什么。主持人示意她说。她迷糊着眼,仍然不知说什么。”“张春花的头一直低着,不敢看前面的镜头,也不敢说话。”“张春花看看前面的镜头,嘴张了一下,脸憋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等等,这一系列表情、动作的描写,主要表现她紧张、怯场的心理。表现她性格的内向、拘谨、含蓄。这些性格和心理的特征,若是写小说,就可以直接通过心理描写或作者议论来展示,可是在电影剧本中,则只能通过人物自身的神态、动作来反映,把抽象的心理、性格化为直观的电影画面让观众看到。 4.提问:大排挡的老板是个怎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老板忙于做生意,原先对打工的李望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心,当李望水看着电视突然哭了,才引起他的注目。当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马上主动给电视台打电话,并把李望水送去,还把一天的营业额送给李望水还债,然后扭头就走。这些都表现出他是个热情、仗义、同情失学儿童的好人。 四、小结 这是一篇以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电影剧本。它没有特别列出场景说明、神态动作说明,而是把这些直接揉在故事的叙述中。这种写法适合于对话较少的故事,便于娓娓叙事,营造出一种连贯、流畅的叙事风格。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熟读课文两遍。 2.运用下列词语造句: 木然 自强不息 慷慨解囊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剧本的两节。了解到张春花老师找到了她的学生李望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最后一节,看看师生团圆后,他们怎样了。 三、正课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一节。概括说说这里主要写了哪两个场面。明确如下: 本部分主要写了两个场面。一是回乡的汽车上,记者对张春花、村长、李望水的采访。二是回到水泉小学,村民们围观捐赠仪式的场面。 2.提问:记者对张春花、村长、李望水的采访,对话中交代了哪些情节?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记者与张老师的对话中交代了张老师寻找学生李望水的事情在城里引起的强烈反响,领导和群众纷纷捐钱捐物,这既解释了汽车里书籍、教具的来历。又为后文的捐赠仪式作铺垫。又通过记者与村长的对话,交代了学校对所捐钱物的分配安排。最后又通过记者与李望水的对话,表达了失学孩子想家、想上学的心情和学校无力解决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问题,从而引起人们对孩子的同情和对失学问题的深深思索。 3.提问:儿童失学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讨论并归纳:本质原因是经济的落后,像李望水,就是因为家里欠了四千元债务而失学的。解决贫困地区儿童失学的问题,要从发展经济、提高觉悟、健全法制等等方面综合治理,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这是个开放题,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宏观地说,也可以具体地说。) 4.提问:课文最后一段描写电视台的汽车离开山村,村民们跟着车子走、不断地挥手的情景。这些描写有几层?为什么要这样写? 讨论并归纳:这里的描写有三层,从“汽车徐徐地驶出村口”写到“汽车渐渐加快速度”再到“汽车越跑越快,终于驶上了大公路”。一边是越走越快、越离越远的汽车,一边是不断地跟着走、不断地挥着手的村民。一遍遍描述村民不变的挥手,目的是表现村民对资助他们的城里人的感激之情,表现他们的纯朴和真诚。 四、小结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原任老师对代课女教师张春花的嘱托。张老师忠实地完成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学校里读书。读书是件幸福的事,读书也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任何人或是任何艰难的环境,都不能剥夺孩子们的这个神圣的权利。而我们拥有这个神圣权利、坐在宽敞、明亮教室里读书的孩子,更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更要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