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
|||||
《隆中对》教学设计4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25:13 点击数:[] ![]() |
|||||
设计方案一 教学设想: 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讲好这篇名文呢?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难点: 目的1。 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正音、熟读课文,准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对联、诗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 二、检查预习,学生齐读课文。 三、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四、学生讨论回答: 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五、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刘表:荆州牧 刘璋: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说明:弄清楚了人物关系,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因为从人物人手,也不至于很难。 六、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曹操和孙权、刘表、刘璋、张鲁) (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下节课引出诸葛亮的计策做铺垫。)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人物,自己查阅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当时的背景。找出文中的地名,画一张地形草图,能体现大致方位即可。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 博陵、颖川、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 1.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缀在人名前面。 2.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3.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4.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 5.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二、出示三国形势图,(虽此时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帮助学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三、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上节课的人物与本节课的地名结合起来,参照地图,分析形势,当一回军事指挥家,为处在困境中的刘备出一条妙计。 曹操北方,兵力雄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江东,已经三世,国显民附可以为援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可攻荆益 张鲁在益州北面,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有利条件 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思贤如渴 四、参照课文,将你的计策与诸葛亮的对照一下,看看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五、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第三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通过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初步了解了诸葛亮,你如何评价他?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四、发《三国演义》第37、38回的资料,做比较阅读。课下写小短文,探讨一下史学家和文学家笔下的诸葛亮有什么不同? 五、建议:学完《出师表》一文,可与本文结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再次解读历史人物诸葛亮。 相关网站: http://www.sanguocn.con/ http://cenyue.myetang.com/w.htm 资料: 1.诗词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5.补充:官渡之战。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士许修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乌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袜(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热反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