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
|||||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1:23:10 点击数:[] ![]() |
|||||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海市蜃楼”吗?当人们行走在茫茫沙漠之中,正感到口干舌燥渴热难耐时,眼前忽然突现一条大河或是一片树林,而当人们疾走过去时,眼前的景象又顿然消失;或者有时漫步海边,放眼远眺,在浩瀚的大海上空出现了美丽的亭台楼阁,仿佛仙景一般。可是不一会儿这个仙景就自动消灭,眼前依然是那奔腾不息的浪涛。这些都是“海市蜃楼”现象,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古时传说这种幻景是海里的蜃吐气所形成,其实是不科学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山中蜃景的文章——《山市》。 (一)明确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说明的特点。 2.学习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 3.体会作者描绘的优美意境。 (二)整体感知 《山市》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描写山中蜃景的文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塔、宫殿、城楼、楼房的先后出现,语文简洁明了,介绍景象及有层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他自幼聪明好学,经史过目不忘,终在十九岁考中秀才。但是腐朽黑暗的社会并没有使踌躇满志的蒲松龄得以施展满腹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他屡屡败北,终埋没乡间在创作上,他难能得到世人的理解,他的作品在他故去50年后才得以出版,面对着他用一腔孤愤和饱蘸心血所熔铸成的《聊斋志异》,令人长叹!然而历史是公正的,岁月的流水如大浪淘沙,《聊斋志异》终在民族文化的长河里越来越放射出它金子般的光泽。 2.《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是我国17世纪著名文学巨匠蒲松龄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的一部奇书,这部书有近500篇瑰异绮丽的故事,被誉为中国的《一千零一夜》。 3.读课本正音正字。 邑yì 禹yǔ冥míng甍méng垣yuán 睥bì 睨nì亘gèn 莽máng霄xiāo 扉fēi缥piāo缈miǎo逾yú 倏shū 4.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提示翻译课文。 (1)重点字词。 邑:县。恒:经常,常常。同人:友人。青冥:指天;青:形容天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近中:附近。禅院:寺院。飞甍:形容屋脊很高,好像要飞腾起来的样子。高垣:高墙。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亘:延续不断。郭:外城。历历:清清楚楚。莽莽:广大。依稀:仿佛,隐隐约约。危楼:高楼。霄汉:天空。扉:门。裁:才。屑屑:忙碌的样子。或:有的。凭:靠着。不一状:各不相同。逾:过。倏忽:突然。市肆:集市,店铺。故:因此。 (2)重点句子。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判断句)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 ②然数年恒不一见:可常常几年都见不到一次。 ③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 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而楼上的人往来奔忙,有倚窗的,有站立的,各不一样。 ⑤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猛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⑥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不一会儿,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续不断长达六七里,竟然像城郭一样。 5.分析课文,设计问题如下。 (1)这是在何处产生的山中蜃景? (2)这种景象常见吗? (3)是谁在何地发现的这一景象? (4)蜃景中最早出现的是何物? (5)紧接着又相继出现了哪些东西? (6)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7)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8)课文中运用了几种修辞方法? 以上问题用投影打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参考答案: (1)在淄川县的奂山。 (2)数年恒不一见。(常常几年都见不到一次) (3)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在酒楼上饮酒时。 (4)最早出现的是座孤塔。
(6)表示时间的词有: 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7)分三个部分。“奂山山市……始悟为山市”为第一部分;“未几……遂不可见。”为第二部分。“又闻有早行者……故又名‘鬼市’云。”为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点出了山市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现者。第二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山中蜃景来去的全过程。此处还可分为两层。从“未几,高垣睥睨…或凭或立,不一状为第一层,写蜃景来临时的景物。 从“逾时,楼渐低……遂不可见。”为第二层写出市蜃景退去的情形。第三部分写路人所见,证明山市确有发生。 (8)比喻和排比。 6.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加以理解,品味。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山市》这篇文章,作者对蜃景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文言知识。下面我们来看两篇短小的文言文,并结合注释说说大意。 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①。”其邻人之父②亦云③。暮而果④大亡⑤其财,其家甚智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盗:盗贼。②父:老人。③云:说。④果:果然。⑤亡:失。⑥智:认为……聪明。 2.澄子亡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①缁衣②。求之途,见妇人衣③缁衣,援④而弗⑤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⑥不如速与⑦我衣。昔吾所亡者,纺⑧缁也;今子之衣,禅⑨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注释:①亡:丢失。②缁衣:用黑色帛所做的朝服,也用以指黑色衣服。③衣:穿。④援:抓住。⑤弗:不。⑥子:您。⑦与:给。⑧纺:纺帛,用纺丝的方法织成的丝织品。⑨禅:单衣,无里的衣服。 (五)布置作业 将两则故事译成现代汉语。 (六)板书设计(略)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