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 【字体: 】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5:33:18   点击数:[]    



(一)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二)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6.作业 : 背诵课文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荷花淀教案

  • 下一篇文章:反对党八股·.示例之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短文两篇(说课稿)
  • ››短文两篇-巴金(说课稿)
  •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山市》...
  • ››短文两篇(《〈鲁迅诗稿〉序》、《我...
  • ››短文两篇——《美腿和丑腿》教案(网...
  •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
  •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 ››短文两篇(高二新教材)
  •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
  •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