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八年级语文教案
   11、最苦与最乐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字体: 】  
11、最苦与最乐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1:20:22   点击数:[]    

【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精神。【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来负责,同时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二)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粱启超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全集》。    (三)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掌握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1.读准下列字音。    契(qi)约    揽(16n)    悲天悯(mvn)人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悲天悯人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而不能    。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分析课文。    (1)讨论第一部分。    .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一知足;失意一安分;老死一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的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的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的责任。    b、学生讨论并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2)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要点: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人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要点: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区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意思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3.小结: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旬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旬、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具体句子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有哪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具体句子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使得文章流畅而有气势。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虽——。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莫若    2.积累。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学生说出的内容,予以适当的评价,也可引导学生互评。    (2)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a、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b、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c、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d、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e、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得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3.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1)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和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b、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c、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六)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自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七)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i00字以上。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粱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tk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速避责任一、总体构思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2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6)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7)作业园地: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3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教学探讨
      本文中以尽责与否来谈人生的苦与乐,旨在勉励人们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并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深入浅出,见解卓越,议论的层次分明,引用例证恰当,写来气势雄浑。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议论文结构的文章,八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议论文,在
      理解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因而在教学中关于文本与延伸的关系的处理上,尤其值得注意。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将篇章结构仍作了常规的梳理,后半部分以拓展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文中的语言,并讨论了苦乐观和责任的问题,从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人文内涵的理解和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设计亮点
      1、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含拓展)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具有时代气息的专题片、报道、音乐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什么是责任的理解。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白杨礼赞》教案设计2

  • 下一篇文章:《云南的歌会》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11、最苦与最乐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11、最苦与最乐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
  • ››《背影》教学设计5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
  • ››《乡愁诗两首》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6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 ››《背影》公开课教案
  • ››马说
  • ››9、纪念白求恩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11、最苦与最乐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