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与地坛      ★★★ 【字体: 】  
我与地坛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1:09:37   点击数:[]    


《我与地坛》教案 教学设计   A、设计思想       一、         的的确定: 本单元是散文,散文教学的目的是领略散文的魅力,陶冶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深化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掌握散文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我设计下面三个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及这种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2、领悟作者对人生思考和对生命的认识。 3、理解写作特点:语言富有哲理性,表达方式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 二、内容的选取: 该课是拓展阅读课,因而用一课时完成以上三个教学要点。 三、过程安排: 阅读课文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课前安排学生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记住文章给你的深刻印象,摘录几句最欣赏的文句。课内,交流提高,先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接着交流写作特色,然后让学生质疑、析疑,最后交流摘录的好句。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主要采取“自主感悟,交流引探”的教学方法。阅读课文应致力于“导”,在交流引探过程中设计一个个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让这些问题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一堂如果能让自始至终保持新鲜感,保持思考状态,那么学生就能学得轻松而收效甚大。整堂课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感悟,然后在师生交流或学生之间交流中提高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B: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尽快走进作者心灵,思考下列问题: 1.         文章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         划出作者有关生死问题思考的句子。 3.         思考课后练习。 4.         摘录几句好句。 二、         课内交流 1、引人课文 师:谁认识地坛公园? 生A:不认识 生B:是以前的地坛 生C:地坛是皇帝举行制典的地方。 师:地坛在故宫地安门的后面,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在那里举行盛大的制地仪式,祈求地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              课文给你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可否用一句话说说? 生A:感人 生B:哲理性强 生C:感情真挚 3、可否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生A:写地坛的景物 生B:写作者的感想 老师归纳:我在地坛的所见和所感 4、地坛的景有什么特征 生A:很荒芜 生B:有很多动物在活动 生C:有生气 生D:荒芜但不哀败 5、作者在荒芜但不哀败的任谁也不可改变的景物中呆了那么长时间,有什么感悟? 生A:没必要死 生B:要活下去 (找出第6节中关于生、死的描写,自由朗读) 教师总结:地坛的景物给作者以生命本质的感悟,死并不可怕,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的节日,生活中有苦难、不公、无奈,但也有真善美,我们必须坚韧,必须寻找。 6、作者决定活下去,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写作,写作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和苦恼?作者是如何对待写作中的苦恼的? 生A:遇到困难也继续写作 生B:他不断思考 生C:他更加投入地写作 7、作者说:“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思考作者是如何对待写作中的苦恼的? 生A:欲望就是对人生的追求 生B:作者说的是人要有理想 总结:作者对待欲望的态度拼命写作,不断提高自己。 (二)、交流了解写作方法 读了课文,很多同学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你们能说说课文的写作特点吗? 1、语言特点 生A:感染力强 生B:富有哲理性 2、表达方式 生A:描写、抒情相结合 生B:重抒发内心感情 (三)              、学生质疑、析疑 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交流看法,老师适当指导、点拨,如: 1、什么叫人质”? 作者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去,好像被文学扣留了一般,所以叫“人质”。 2、“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怎样理解这句话? “罪孽”是指上帝惩罚他,让他残废了。 “福祉”是上帝让他写作获得成功。 (三)       摘句交流 因为课前已叫同学准备好,课中请同学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句话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同学自由感情朗读、品味好句。     C、简述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民族素质,传承人类文明,发展学生语言,提高语言素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新课改更注重教学的人文性,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应由课程执行者变为构建者,由教学管理者变为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个性地学习。 我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采用“自主感悟,交流引探”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我先安排学生课前自动感悟,认真预习,课中交流提高:先师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接着让学生质疑、析疑,最后让学生交流摘录的好句。这样,让他们整堂课在读读、想想、议议、说说中提高读写能力,让学生越学越主动,越学越聪明。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悼念玛丽·居里(苏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网友来稿)

  • 下一篇文章:炊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我与地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我与地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
  • ››《背影》教学设计5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
  • ››《乡愁诗两首》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6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 ››《背影》公开课教案
  • ››马说
  • ››9、纪念白求恩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我与地坛 (节选)
  • ››我与地坛..
  • ››我与地坛(教师中心稿)教案
  • ››我与地坛教案
  • ››我与地坛(节选)
  • ››我与地坛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