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海燕(苏教版八年级下)      ★★★ 【字体: 】  
一海燕(苏教版八年级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1:06:05   点击数:[]    

 一海  燕

教学目标

    1.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2.了解象征手法和作用。

    3.培养朗诵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象征手法和作用。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教读本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像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介绍背景知识。

    2.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作者高尔基。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是《海燕之歌》。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海燕》发表后立即成为进行革命宣传的有力武器。列宁非常喜欢这首诗,并曾在文章中引用过。(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l。)

    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lO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3)要求:记住作者。二、自主学习    ‘  t

    师: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朗读《海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注意节奏和重音。  、-

    2.读过课文后你能说一下散文诗的特点吗?

    3.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4.为本文试拟副标题。  

    (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5.课文中描绘了三幅画面,你能说说各写了什么吗?

  (提示: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学生朗读,师生点评优缺点。

    2.学生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什么是散文诗。

    明确:(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是一种文学体裁。、十九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要求: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3.读准下列字音。

    掠(lue4)    渊(yuan1)    蜿(wan1)

    蜒(yan2)    翡(fei3)    怯(qie4)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4.为本文试拟副标题。(学生能拟,说明已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

    (明确: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使用。)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5.课文中描绘了三幅画面,你能说说各写了什么吗?

    (教师提示,学生分组讨论。)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板书设计

    海  燕

    高尔基

    孕育之时  海燕高翔  渴望暴风雨

    逼近之时  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即将来临  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回顾旧课,激情导入。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

    1.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指导。)

    2.了解象征手法,(结合背景介绍并理解当时俄国社会形势的特点是沙皇残暴统治,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课文中关于大海景象变化的描写与俄国革命形势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3.运用上题方法,分析大海波浪、海燕、海鸥海鸭企鹅、风云雷电、暴风雨分别象征了什么?     

    4.试背第三部分并练习朗诵。(指导。)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反馈交流

    1.由一位学生朗读,或由三位学生分三部分分别朗读。

    明确:(教师或同学们对朗读时在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出现的不足,适时给以纠正,指导朗读。其间,可穿插齐读。)。

    2.课文中关于大海景象变化的描写与俄国革命形势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

    明确:(师先简单介绍象征手法,参见教参第5页,象征手法的运用,然后适当介绍写作背景。大海上狂风乌云雷电交加,形势激烈,处于一触即发之势。与俄国革命形势相似。)

    要求:了解象征手法。

    3.大海波浪、海燕、海鸥海鸭企鹅、风云雷电、暴风雨分别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革命中的机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势力。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学生若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讨论这些事物的象征内容,最好也能结合朗读进行,读读议议,做些比较,有利于学生对象征内容的认识。)    ’“‘

    要求:记住象征意义。

    4.试背第三部分并练习朗诵。

    明确:(这一部分着重写海燕两次呼唤暴风雨,反映了它投入了更大的战斗的决心和对胜利的信心。因此,学生朗诵时,注意从节奏上和感情上给予示范、指导。最后,请一位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全文。)    。    、

  要求:背诵本段。

  5.研读赏析课文第1—6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2。)

  ①“苍茫”一词描写了大海——,“卷集”一词描写了——

  的情景。

  ②“它叫喊着”一句中“它”指代——,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一()

  ③“海鸭”“海鸥”“企鹅”“暴风雨”“乌云”象征什么?

  ④“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海燕什么样的雄姿?

  ⑤文中通过——、——、——,描写了各种海鸟的丑态,主要的用意是什么?

    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一句,海面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⑦在文中画出从形色上、行动上、声音上写海燕的句子。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磅礴的气势  大小云块翻滚聚拢②海燕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③那些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沙皇的反动统治。④比喻,矫健、勇猛。⑤声音行动情态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⑥点明海燕所处环境,为它出场渲染气氛。⑦形色:像黑色的闪电。行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向乌云。声音:它叫喊着。)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本体           象征体                 相似点

    大海波浪      人民群众                歌唱、冲、迎接

    海燕          革命先驱者              渴望、敏感、深信

    海鸥海鸭企鹅  机会主义者、假革命者    窜、呻吟、躲藏

    风云雷电      沙皇的反动势力          压、恶狠狠

    暴风雨        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激烈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语文教案-明天不封阳台

  • 下一篇文章:苏州园林第二节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一海燕(苏教版八年级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一海燕(苏教版八年级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
  • ››《背影》教学设计5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
  • ››《乡愁诗两首》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6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 ››《背影》公开课教案
  • ››马说
  • ››9、纪念白求恩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一海燕(苏教版八年级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