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节选)【重点难点点拨】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钦差(qīn) 诸位(zhū) 岔子(chà) 憋(biē)哆嗦(suō) 剥掉(bāo) 逮捕(dài) 奉告(fèng)上尉(wèi) 总督(dū) 肆无忌惮(dàn) 挨穷受苦(ái)官衔(xián) 阉(yān) 时来运转(zhuǎn) 塌(tā)爵位(jué) 跺脚(duò) 雄龇(zī) 惩罚(chéng)流氓(máng) 心窍(qiào) 造谣(yáo) 挑拨(bō)淑女(shū) 天真无邪(xié) 行辕(xíng yuán)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场 (chǎng)场地 逮 (dǎi)逮住 剥 (bō)剥削(cháng)场院 (dài)逮捕 (bāo)剥皮行 (háng)行业 挨 (āi)挨门挨户 晕 (yūn)晕倒(xíng)人行道 (ái)挨打 (yùn)黄晕(hàng)树行子(héng)道行好 (hǎo)完好 难 (nán)困难(hào)喜好 (nàn)难民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钦差:受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外出处理大事的官吏。诸位:敬辞,总称所指的若干人。岔子:岔路,分岔的道路;事故,错误。制服:同“制伏”,指用强力压制使顺从;军警、学生、机关工作人员等穿戴的有统一规定式样的服装。千载难逢:形容机会极为难得。肆无忌惮:不顾一切,任意妄为。时来运转:时机来到,运气转好。形容人的处境由坏变好。造谣:为了迷惑群众而编造谎言。心窍:指认识、思维的能力(古人以为心脏有窍,能思维)。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鸡犬不宁:形容搅扰得十分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行辕:即行营。淑女:美好的女子。官衔:官员的职位等级的名称。爵位: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 五、作者简介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著名的讽刺作家。生于乌克兰一个小地主家庭。从小受父母的影响爱好戏剧、乌克兰歌谣和民间传说。1821年人涅仁中学,接受了民主思想。1828年毕业后在彼得堡谋到小公务员职位,生活贫困,却熟悉了俄国官僚制度和彼得堡生活内幕。果戈理的第一部浪漫主义故事集《狄康卡近乡夜话》(1831—1832)富有幽默感和抒情味。1835年出版《密尔格拉得》,作家转向现代生活题材,同时创作了《塔拉斯·布尔巴》、《彼得堡故事集》(1835—1842)揭露了彼得堡生活的矛盾,批判金钱和权势的罪恶,对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1833年果戈理开始从事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它改变了当时俄国剧坛上充斥的从法国移植而来的思想浅薄、手法庸俗的闹剧的局面。1842年果戈理发表长篇小说《死魂灵》,同时发表中篇小说《外套》和喜剧《婚事》等。他以自己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封建农奴专制的种种罪恶,并诗意盎然地歌颂了祖国的光辉未来和人民的无穷力量。他的创作,不仅标志着俄罗斯文学的新发展,而且对俄国人民自由思想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当时,果戈理就被誉为“自然派”的创始者和杰出的讽刺艺术大师。 六、写作背景1835年秋天,果戈理去拜访普希金。两人谈了一些文学创作上的问题。接着,普希金讲了一个笑话,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他说:“两年前,我到喀山一带搜集材料,准备写一部关于普加乔夫的历史著作。路过奥伦堡附近的一个小县城时,那里的县长听说我是彼得堡去的,把我当作皇上派去的‘钦差大臣’,拼命奉承巴结我,还向我行贿。想像一下当时他们的丑态吧!我一再声明自己不是什么‘钦差大臣’,等他们弄清了真相,对我的态度立刻不同了,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竟然会有这种事!真可笑。”“是啊,这样的事也许在我们专制的俄国不知发生了多少次。说起来,这真是个喜剧素材呢!”“对呀!我马上回去写个剧本,把这种丑恶的事写进去,把官场中的丑态统统揭露出来。”1835年底,果戈理根据普希金提供的素材,写成了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36年初开始上演,引起了轰动。但却遭到沙皇和官僚们的痛恨,他们写文章恶毒攻击作者,还威胁要把果戈理流放到西伯利亚。果戈理不得不离开俄国,逃亡到意大利。 七、与课文有关的情节潦倒落魄的花花公子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县城的官吏们误认为是“钦差大臣”,他将错就错,诈骗县城的官吏和商人们,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官吏们分别去拜见赫列斯达可夫,用了各种不同的借口送钱给他,希望以此来获得这位大官的青睐,确保现有的官职,同时更希望日后在仕途上能多多得到这位大官的提携。赫列斯达可夫数了数到手的钱,可真是发了大财!他随即给他在彼得堡的好友特略皮奇金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这一意外的收获。同时,决定带上这笔钱财尽早溜走。县城的名士们闻讯钦差大臣要做县长的女婿而纷纷前来道喜。县长家一片祝贺声,笑语不断,热闹极了。突然,神色惊慌的邮政局长手里举着一封拆开的信,冲了进来。一场闹剧便拉开了帷幕。 八、文章主旨作品以赫列斯达可夫的一封信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戏剧的舞台上,通过信中内容揭穿了以市长为首的一群贪官污吏因平时作恶多端,欺压百姓,而急于巴结上司,以掩盖罪行的种种丑态,真实地展示一幅沙皇统治下官场生活的群丑图,深刻地揭示了官僚制度的昏聩腐朽。 九、结构分析课文节选的是这部喜剧的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第八场主要通过念假钦差大臣的一封信,把以市长为首的一群贪官污吏因平时作恶多端,欺压百姓,而急于巴结上司的种种丑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深刻地揭示了沙俄制度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的本质。根据情节的发展,第八场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前场人物,邮政局长手持一封拆开的信,匆忙上”至“特略皮奇金先生收”。这一层主要写以市长为首的贪官污吏念信的经过。戏剧一开始,第—个出场的人物就是邮政局长,他手持—封已经被拆开的钦差大臣的亲笔信,向大家公布一则消息:“我们当他是钦差大臣的那个官员,原来并不是钦差大臣”,戏剧一开端就把矛盾摆在读者面前,邮政局长为何私自拆开钦差大臣的亲笔信?钦差大臣为何变成了假钦差?究其原因,原来是邮政局长害怕邮政局出了什么岔子,担心钦差大臣写信报告上司,所以私自拆开信件,发现了原来大家认为的钦差大臣是个假钦差,至此,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拉开了帷幕。通过开场的这一细小情节,我们可以分析出邮政局长平时滥用职权,经常私自拆开别人的信件。从他“担心钦差大臣报告上司”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平时的工作经常出岔子,工作态度很不认真。而市长在不知道信件内容的情况下,仍然处处对钦差大臣表示尊敬。所以面对邮政局长说的“鬼知道他是个什么东西!”市长翻了脸,不但要逮捕邮政局长,还要把他发配到西伯利亚去。可见市长对钦差大臣的尊敬程度。然而接下来的一句台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市长的虚伪和做作,他要娶我的女儿,我也快升一品官了”,可见市长把女儿嫁给钦差大臣的目的是使自己升官发财。那种贪婪、虚伪的嘴脸立刻浮现在读者的脑海。念信的过程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具有极大的讽刺性,作者让那些上当受骗的官员们自己去念骗子大骂这些人的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讽刺效果。这一场假钦差虽然没有上场,但他的影子就像幽灵一样附着在一个个达观显贵的身上,在用鞭子抽打着他们的灵魂,使他们丑态毕露。第二层从“真是没想到的祸事”至“不对,是你先那个的”,这部分主要写了以市长为首的政府官员念信后的反应。讽刺和幽默是这部喜剧的最大特色,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作者没有直接揭穿市长和官员们是如何被骗的,而是巧妙地设计了让市长和其他官员们自己来念假钦差骗他们的经过和骂他们的话,使他们当众处于尴尬之中。赫列斯达可夫对接待他的每个官员都加上了谩骂性的评价,使所有的官僚们气愤至极,羞愧得无容身之地。尤其是市长更是当众出丑,当念完信后,反应最强烈的就是市长,最开始市长根本不相信这是事实,甚至气愤地说要逮捕邮政局长,可当邮政局长把赫列斯达可夫写给朋友特略皮奇金的信宣读后,他才真正相信自己受骗上当了。“完了,完了,什么都完了!”一连用了三个“完了”形象地反映出市长气急败坏的心情,市长一改先前对钦差大臣卑躬屈膝、极力巴结的态度,开始大骂他是“猪脸,猪脸”。而接下来的台词可以让读者了解到戏剧前面的情节,假钦差诈骗县城的官吏和商人们,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官吏们分别去拜见赫列斯达可夫,用了各种不同的借口送钱给他,法官、慈善医院主任、邮政局长分别借给他三百卢布,地主借给他六十五卢布,这些官员们极力巴结,希望以此来获得这位大官的青睐,确保现有的官职,同时更希望日后在仕途上能多多得到这位大官的提携。邮政局长不但借钱给他,还在赫列斯达可夫骗到钱后打算逃之夭夭的时候,特地吩咐每站都必须给他预备三套马车。这些官员们趋炎附势、讨好献媚的丑陋形象被果戈理刻画的栩栩如生,其中着墨较多的是受骗上当最大的市长,他捶着自己的前额,气急败坏地叫道:“我怎么晕了头?瞎了眼?我这个老糊涂!老得发了昏,我这个大笨蛋!……我做了三十年官;没有一个商人,没有一个包工头,骗得了我,连最狡猾的骗子也都被我骗过;……我骗过三个省长!……省长算什么!省长用不着说……”进而,他狂怒地喊道:“你们看呀,看呀,全世界的人,所有的基督教徒,都来看呀,市长是怎么样受了人家的骗呀,他真是个傻瓜,这老家伙是个傻瓜!”他受骗上当倒不要紧,最怕赫列斯达可夫把这个奇闻传到全世界去,使他成为笑柄,而且最担心会被文人、作家写进喜剧作品,永远被人咧嘴大笑,拍手叫好。他愤怒地训斥了造谣生事、误把赫列斯达可夫当作钦差大臣的地主鲍布钦斯基和陀布钦斯基;官僚们便围着他俩算账;鲍布钦斯基和陀布钦斯基则互相推卸责任,彼此埋怨,丑态百出。在这些荒诞而合理的剧情中,使人们看到了官员们丑恶的面孔,同时也对当时俄罗斯封建上层社会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可耻风气进行辛辣的讽刺。最后的一场,是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一个宪兵出现在众人面前,宣布:“奉圣旨从彼得堡来到的长官要你们立刻去参见。行辕就设在旅馆里。”这几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使大家猛吃一惊。太太们的嘴里齐声发出惊异的叫喊。顿时,宾主们呆若木鸡,一动也不动地站在客厅里……宪兵的一声宣告就结束了整个戏剧,全剧的“总结”就是接待假钦差大臣,一切情节都牵连到这个“总结”上,使剧情的发展表现得极为有力、简洁、朴素,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毫无疑问,一场新的喜剧又将上演! 十、重点语句分析1.剥掉火漆的时候,血管里像火烧一样,把信一拆开,浑身直发毛,两只手直打哆嗦,眼前一阵黑,迷迷糊糊的全看不见啦。夸张是一切文艺形式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但在讽刺文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果戈理运用夸张的手法,抓住邮政局长私自拆开“钦差大臣”的信件时紧张害怕这一主要特征,作为人物心理和行为描写的基础,集中笔墨对它加以描绘,形成夸张的形象,来揭示其隐藏的邮政局长滥用职权、私自拆开他人信件、工作玩忽职守的本质。2.我怎么晕了头?瞎了眼?我这个老糊涂!老得发了昏,我这个大笨蛋!……我做了三十年官;没有一个商人,没有一个包工头,骗得了我,连最狡猾的骗子也都被我骗过;就连那些一手瞒过天下的老狐狸、老滑头,都逃不过我的手掌心,吃过我的亏,上过我的圈套;我骗过三个省长!……省长算什么!(挥手)省长用不着说……喜剧的讽刺性体现在果戈理在创作这一戏剧情节时没有直截了当地去揭示市长腐败的罪行,而是让市长通过自己的嘴巴把自己做的坏事娓娓道来,表面上看,市长好像是在吹嘘自己平时有多么聪明,不容易被骗,实质上他的话在向人们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市长平时不理国政,专门营私舞弊,鱼肉人民,是一个极端昏庸腐朽、俗不可耐、令人厌恶的官吏。作者通过市长的言行,深刻地揭示了这种腐败现象的普遍性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3.你这个塌鼻子,把个皮包骨又干又瘦的人,比破抹布还不如的家伙,当成了大人物看待!这句话出自市长之口,句中的“你”是指市长自己。市长知道自己被骗后立刻变了一副嘴脸,由原先对“钦差大臣”阿谀奉承、极力巴结一下子变为侮辱、谩骂,“皮包骨又干又瘦”、“比破抹布还不如的家伙”这样的话语出自市长之口,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4.这几句话像闷雷似的震动了所有的人。淑女们嘴里一致发出惊讶的声音;整个人群忽然改变了姿势,呆若木鸡地站在台上。真钦差大臣的到来使在场的所有人不知所措,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出人们对于真钦差的即将来临而感到恐慌的场面,而是通过描写舞台上的人的表情和状态,“呆若木鸡地站在台上”,以静态的描写刻画了人们内心恐慌的心理,使剧情的发展表现得极为有力、简洁、朴素,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十一、写作特色1.漫画式的人物形象讽刺喜剧在塑造人物时常常用漫画式的方式将人性的弱点加以放大,《钦差大臣》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尤其是对市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更是突出,其次是邮政局长,再次是假钦差。这一场中市长的两大段台词可以说是他丑恶灵魂的自我大暴露。作者采用了夸张的笔法,让市长不但自己大骂自己是“老糊涂”、“大笨蛋”,还自我揭露隐私:“我做了三十年官;没有一个商人,没有一个包工头,骗得了我,连最狡猾的骗子也都被我骗过;就连那些一手瞒过天下的老狐狸、老滑头,都逃不过我的手掌心,吃过我的亏,上过我的圈套;我骗过三个省长!”这种大言不惭的表白简直就是把狗屎当作黄金往脸上贴。在这之前,人们对市长的上当受骗可能还有些许的同情,但当他把自己的假面具揭下来之后,原来一直受人尊敬、令人敬畏的市长竟然是一个更大的骗子!人们对他就只剩下厌恶、讥笑和嘲讽了。邮政局长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假钦差的真面目是被他发现的,但他能发现真相,并不是因为他独具慧眼,而是因为他滥用职权,私自拆开假钦差的信件。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经常这样做的。当他拆信的时候,他并不知道钦差是假的,他敢于把“钦差大人”的信件私自拆开,是因为他担心信中的内容“准是发现邮政局出了什么岔子”,害怕被人“报告上司”,所以才偷偷拆开看的。他之所以有这种担心,恐怕是因为他平时的工作就总是出岔子,不然他不会这么像惊弓之鸟那样的害怕:“剥掉火漆的时候,血管里像火烧一样,把信一拆开,浑身直发毛,两只手直打哆嗦,眼前一阵黑,迷迷糊糊的全看不见啦。”对人物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假钦差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城市的一切丑恶现象都是通过他折射出来的。在第八场里,他虽然没有直接出场,只是在念他的信,但他的影子却始终会浮现在读者的眼前,在剧场演出时,观众更是会如见其人。他的信写的是那样的大言不惭,既暴露了自己的灵魂,又剥下了市长和一个个官员的面具,把他们的丑态暴露在人们面前。2.辛辣的讽刺与幽默辛辣的讽刺和幽默是讽刺喜剧的语言特色,是一切喜剧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钦差大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部戏的讽刺效果不是*卖弄文字或故作高深而达到的,语言看似平常,但安在了特定的人物的身上,在人物的碰撞之中,立即就显出了讽刺的效果。喜剧语言的讽刺,常常不在于语言的本身有多么可笑,恰恰在于有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场合说出来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讽刺效果。比如邮政局长在拆开信件之后“浑身直发毛,两只手直打哆嗦,眼前一阵黑,迷迷糊糊的全看不见啦。”这说明邮政局长心中有鬼,说明他的问题实在太大了,不然不会吓成这样。再如市长,在他恬不知耻地大谈自己行骗30年的经历之后,却又大骂自己是“傻瓜”,说自己“你这个塌鼻子,把个皮包骨又干又瘦的人,比破抹布还不如的家伙,当成了大人物看待!”市长的台词,让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作者未加雕琢,信手拈来,细一品味,便会看出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从一个市长的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来,产生极强的讽刺效果。3.结构精巧的剧情设计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前面的剧情,甚至只看课文部分,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部喜剧在剧情的设计上是颇具匠心的。假钦差得意洋洋地走了,他留下的信不但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且把那些被他骗过的官员们一一臭骂和挖苦了一番,更高明的是作者让这些官员自己念骗子骂他们的话,让他们当众陷于尴尬之中。尤其是市长更是当众出丑,在大庭广众面前自我揭露。由于剧情设计的巧妙而合乎情理,这个近似荒诞的剧情却让人感到真实可亲。 十二、探究活动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不同,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如《日出》、《屈原》、《哈姆雷特》、《奥赛罗》等,喜剧如《威尼斯商人》、《伪君子》、《仲夏夜之梦》等,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让人啼笑皆非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相信大家一定感受到了喜剧所带给我们的幽默感,那么喜剧与悲剧有什么不同呢?请任意选择一部悲剧和喜剧进行比较阅读,试着探究悲剧与喜剧的不同。研究方法:(1)可重点比较二者在戏剧的情节结构、戏剧冲突、人物设置与刻画等方面的不同。(2)需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即举出喜剧的代表作品与悲剧的典范作品,并对之作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二者的不同。(3)应纵深比较,即从形式到内容,从作品到作家创作指导思想进行比较。 十三、课后习题解答提示(一)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全面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题目带有—定的发散性。1.市长和官员们通过念信得知自己上了假钦差的当,在信中假钦差赫列斯达可夫对接待他的每个官员都加上了谩骂性的评价,使所有的官僚们气愤至极,羞愧得无容身之地。在互相指责和痛斥中把自己丑恶的一面进行自我大暴露。在戏剧结尾部分,—个宪兵向众人宣布真的钦差大臣即将来临,大家猛吃一惊……毫无疑问,一场新的喜剧又将重演!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想像的空间,结合这部喜剧的前几场的情节,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可组织学生分小组探讨,写出剧本,并以表演的形式把戏剧情节表现出来,以此来深刻地理解这部戏剧所表现的主题。2.市长和官员们前后不同的表现有着内在的联系。市长和官员们在不知道赫列斯达可夫的真实身份时表现得极为恐慌,他们把他当作钦差大臣看待,分别去拜见他,极力巴结、献媚,个个一副趋炎附势的嘴脸,他们分别找各种不同的借口借钱给他,想方设法地讨好他,希望以此来获得这位大官的青睐,确保现有的官职,同时更希望日后在仕途上能多多得到这位大官的提携。邮政局长不但借钱给他,还在赫列斯达可夫骗到钱后打算逃之夭夭的时候,特地吩咐每站都必须给他预备三套马车。市长不但给他钱财,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以此炫耀自己,到处宣扬,真实地刻画了这些官员们趋炎附势、讨好献媚的丑陋面孔。3.这道题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畅谈自己的看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谈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二)本题旨在培养发散思维和想像能力。只要回答能够扣住课文的内容和人物的性格即可。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