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八年级语文教案
   阿炳在1950(自读课)      ★★★ 【字体: 】  
阿炳在1950(自读课)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52:30   点击数:[]    

1 9 5 0(自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         2、了解其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          3、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先简单介绍《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二泉映月》的录音带,让学生欣赏。由此而引出阿炳,并板书课题。二、简单介绍阿炳及《二泉映月》。1、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2、《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3、《二泉映月》的影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演奏过(如美国的波士顿、费城;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等);有人说:如果贝多芬创造了西方音乐的《命运交响曲》,那么阿炳就创造了东方音乐的二胡《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是中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二、检查词语解释: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绝唱、如痴如醉、昭君出塞。三、文章分析:1、《二泉映月》:此曲录完后,还没有名字。阿炳经常在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拉琴,所以命名《二泉映月》,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可说和内容无关。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一)“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为瞎子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 并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倒叙、插叙;敢叛逆、有骨气)(二)“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随之而去”。详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略写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三)“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末尾”。写抢救《二泉映月》的经过和意义,并说明的影响。(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3、文体特点:本文可视为报告文学。4、写作特点:(结合内容分析)①解说词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②多个人、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叙事。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既“点”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又“面”上写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经过时,既详写了为名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它五首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为绝唱的原因。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看,电视片既有大量解说词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播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顺序,也有倒叙、插叙;既有叙述、说明,也有议论、抒情。   作用: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人物的同期声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还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③声画合一:将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④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通过介绍和评述,揭示和升华事件的本质。四、小结:1、阿炳坎坷的一生创作了《二泉映月》;2、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五、练习:课末练习:(三)六、作业:1、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为什么能够闻名于世并保存下来?说出其原因。(应根据写作特点④来回答)2、小作文:为阿炳写100个字左右的小传。板书设计:(略)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喂——出来》教学设计4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阿炳在1950(自读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阿炳在1950(自读课)”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
  • ››《背影》教学设计5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
  • ››《乡愁诗两首》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6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 ››《背影》公开课教案
  • ››马说
  • ››9、纪念白求恩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阿炳在1950(自读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