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
|||||
俗世奇人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46:07 点击数:[] ![]() |
|||||
20 俗世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2、了解作家。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4、熟读课文,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色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知道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联系表情朗读。 2、 讨论点拔法。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联系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二、 课前口头演讲,徽剧奇人绝技 多媒体播放话剧《俗世奇人》片断。 学生讲述课前搜集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也可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任务,如: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牙医华大夫等。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循声低和,初步感知问意。 2、 学生联系表情朗读,要求读出声调、预期,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貌,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3、 学生自荐,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示范朗读文章片断,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者。”顺势作朗读知道: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可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4、 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表现最佳水平。 四、 课堂小结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做派奇的刷子李,行事奇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虚实的高潮技艺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五、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大家共同明确。 1、如何理解题目中的“俗事”“奇人”? 2、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都是“奇人”,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3、本文在清洁结构有什么特点? 4、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六、体验与反思 1、 学生推选班里有绝活的小能人上台展示才艺。 2、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一篇人物速写。 3、 学生读自己的文章,然后集体评议。 七、布置作业 1、 整理课上的“人物速写”片断,把它收藏在《成长的足迹》中。 2、 课外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章。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