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
|||||
小石潭记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46:02 点击数:[] ![]() |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七、教学步骤 导语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5.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让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到了偏远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怀恐惧,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会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凑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感情调子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 (二)总结、扩展 总结: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如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很难描绘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八、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青树翠蔓 (3)日光下彻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其境过清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
教案点评: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本设计引导学生把握从写作顺序入手课文内容,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动 采用卡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采用卡片积累文言词语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张“老老实实地读点书”。他十分重视做卡片,边读书,边做卡片。这成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好习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介绍一些做卡片的方法: 第一,卡片纸。可以到文具店购买,也可以用硬实一些的纸自己制作,卡片相当于32开纸的二分之一,裁好后按照自己平日书写字的大小画上横格,上方留有1厘米的天头。第一行注明题目、类别等项目。例如: 第二,确立积累的内容分类。 初中阶段学习的文言实词一般可以分类为: 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可以单个积累,例如: 之、以、其、于…… 第三,整理抄录。按照分类的项目,从学习过的文言文中整理抄录,制作卡片。例如: 一张卡片只抄录一个实词。留下空白等日后再学新的义项时进行补充。例如“见”,今后还要学到的义项有:①见解,见识。②表示被动。(用作虚词)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随学随补充,这种方便是用本子积累所不能相比的。 为了补充新的例句,也可以在每个义项的例句之后留出空行。如上面的卡片。 第四,分类存放。 准备卡片盒。到文具店购买一个卡片盒,或者找一个废弃的合适的包装盒。 制作目录卡片。目录卡片的上沿要比普通卡片多出一片,书写题目。如图所示: 把相同类型的卡片放在一起,目录卡片作为同类卡片的第一张,放在卡片盒子里,便于翻检。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