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八年级语文教案
   二白杨礼赞(苏教版八年级下)      ★★★ 【字体: 】  
二白杨礼赞(苏教版八年级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45:56   点击数:[]    

二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每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    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明确:(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明确:(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明确:(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学生说出一点即可。)

    9.研读赏析第7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

    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⑤背诵本段。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②欲扬先抑。③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

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⑤指导背诵。)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  盾

1.象征2.排比、反问

象征

   景美 形美    神美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海燕》教案设计6

  • 下一篇文章: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二白杨礼赞(苏教版八年级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二白杨礼赞(苏教版八年级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
  • ››《背影》教学设计5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
  • ››《乡愁诗两首》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6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 ››《背影》公开课教案
  • ››马说
  • ››9、纪念白求恩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二白杨礼赞(苏教版八年级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