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
|||||
《三峡》教学设计14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45:13 点击数:[] ![]() |
|||||
《三峡》课案 周上银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 教学内容 ▲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色。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2005、11、10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