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八年级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      ★★★ 【字体: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27:04   点击数:[]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除读出情感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

   (多媒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

1、听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多媒体)欣赏:课文录音及画面,要求仔细听,并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朗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读相结合(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

三、学

1、自由朗读,对照课本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句,并相互讨论。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理解(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四、析

1、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谈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就围绕这两句来写)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奇”和“异”的? 

   (请2—3个学生谈看法,要求:利用屏幕上的关键词句,语言流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屏幕,明确—— 

 景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 四读:明辨课文的主旨 

全体朗读课文,可利用屏幕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 

吴均:(496-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其诗多为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被人称为“吴均体”,其文传世的大多是短小书信,如《与顾章书》、《与施从书》和本篇。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五、结

1、(多媒体)五读:借助下列画面,发挥想象,再现作者所绘美景。

提问: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受吗?

   (师) 《与朱元思书》一文所绘景色真是美极了!读着吴均的文章,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历富春江一样。读到“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

   (生)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既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与朱元思书》一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及心灵的愉悦。  

    六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2、小结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

六、练

(多媒体)1、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请结合课文及上面的内容,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游记。

 作者邮箱: hy_czj@tom.com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望岳》教学设计2

  • 下一篇文章:7 背 影(方案A)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
  • ››《背影》教学设计5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
  • ››《乡愁诗两首》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6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 ››《背影》公开课教案
  • ››马说
  • ››9、纪念白求恩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 ››《与朱元思书》译文
  • ››《与朱元思书》的结构层次值得商榷...
  • ››《与朱元思书》学习要点
  • ››《与朱元思书》之美点分析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1
  • ››《与朱元思书》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1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9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