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
|||||
向沙漠进军 第二课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24:57 点击数:[] ![]() |
|||||
向沙漠进军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竺可桢写的《向沙漠进军》,既然作者把征服沙漠看作是一场战争,那么战场上就不能容许丝毫的马虎,要对自己和敌方都有准确地了解,才能取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准确性的。 (一)明确目标 1.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二)整体感知 作者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采用了逻辑顺序和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深入浅出的展开说明,并使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使得读者对沙漠有更准确地把握。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作者如何构思本文的? 作者紧紧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同学们速读课文,再一次感知课文。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1)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2)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3)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水源。 “侵占”“侵入”“袭击”都是贬义词,都是沙漠进犯人类所使用的动词;“征服”“进军”“胜利”都是人类向沙漠进军所使用的词语,这和作者把人类征服沙漠比作一场战争相符合,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4.指导同学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动词。 沙漠进犯人类的动词有:打死、摧毁、埋葬,人类向沙漠进攻的动词有:征服、收复、开辟等。 5.把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这段文字比较看看它们的不同点。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作斗争,从流传下来的传说和记事看来,人类总是失败时候多,胜利时候少;偶而获得几个据点,不久又前功尽弃了。亚非两洲沙漠所占面积庞大,从北非洲、大西洋海岸起一直到中亚,几乎成一条沙漠带。此外南北美洲和澳洲都有沙漠。世界六个大沙漠的面积合起来可达地球上全部大陆面积的1/10。以往的历史上,人类没有征服沙漠,若干地区反为沙漠所吞并。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课文第1段在表达上,具有准确、简明、严谨的优点。 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其不同。 (1)沙漠是人类的自然敌人。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2)征服沙漠的武器是水。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第(1)组句子的第2个句子比第1个句子准确、严密,“最顽强”表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又有长期难于制服的特点,“之一”从数量上说明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不止沙漠一个,洪水、火山爆发等都是,加上限制性词语,意思更确切了。 第(2)组中也是第2个句子比第1个句子准确、严密,“最主要”表明水在征服沙漠的诸武器中占首要地位,意思更确切。 小结。恰当的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为准确、严密,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的词语来。 (1)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这—句中的“全部”“常常”“两三次”“有点”这些修饰限制性词语体现出风沙危害的严重性,表达准确、严密。 (2)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这一句中,“有计划”表明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若干”表明成绩不止一项,这样意思也就更明确了。 (3)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这一句中的“充足的”体现出对水源在数量上的要求,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4)风沙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这一句子中的“主要”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多方式中的主要的两种,这样表达更准确。 7.阅读课后练习第四题,《沙尘暴十袭京城》回答以下问题。 (1)“沙尘暴十袭京城”的原因是什么? 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警告不以为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2)南方存在着什么问题? 南方长江水网难保无虞,人们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踏和野蛮汲采是最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3)作者指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 修建集雨工程,用以解决或改善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样既节约水,又利用了水。 (4)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号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我们共有的资源。 (5)收集有关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资料,班上交流。 (6)同学们交流心得,做两三分钟的演讲。 (四)布置作业 1.从书中找出两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2.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3.预习《看云识天气》。 (五)板书设计 向沙漠进军 竺可桢 准确严密的语言 1.恰当的动词的使用 2.恰当的修饰限制性 词语的使用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