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五年级语文教案
   8、记金华的双龙洞      ★★★ 【字体: 】  
8、记金华的双龙洞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1:42:28   点击数:[]    

8、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 → 罗甸 → 入山 → 洞口 → 外洞→ 孔隙 → 内洞 →出洞

三、 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 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 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 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 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
2、 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 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 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 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 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 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 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板书设计:           8、  记金华的双龙洞
                         (按游览顺序写)


                  洞口        
                 (宽) 外洞 孔隙  内洞
                     (大)(窄矮险)(黑奇大) 
入山  (山色水声)
金华             罗甸

教学后记: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9《“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之二

  • 下一篇文章:9《再见了,亲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8、记金华的双龙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8、记金华的双龙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24”毛主席在花山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 ››再教《再见了,亲人》,已是第五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
  • ››13《养花》教学设计之一
  •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
  • ››《暮江吟》教学设计:理解字词练中...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二...
  • ››《背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8、记金华的双龙洞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