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五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挑山工      ★★★ 【字体: 】  
语文教案-挑山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1:35:24   点击数:[]    


21、挑山工

教学目标: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    板书(生谜)

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            (解谜)

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      (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       ╱ ,              ╱ 慢。

        走得              其实并不

游人         ╲ 快,              ╲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     一、二次……

        山道上     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    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私塾先生”》教学设计之二

  • 下一篇文章:(习作训练)《这件事____》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语文教案-挑山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语文教案-挑山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24”毛主席在花山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 ››再教《再见了,亲人》,已是第五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
  • ››13《养花》教学设计之一
  •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
  • ››《暮江吟》教学设计:理解字词练中...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二...
  • ››《背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说课教案
  • ››语文教案-《观察手》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11《葡萄沟》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
  • ››语文教案-《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语文教案-《拣麦穗》第一课时课堂...
  • ››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
  • ››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