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五年级语文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 【字体: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1:25:55   点击数:[]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流程:
  一、读课文,找感觉。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
  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
   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
   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
     (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
  三、评人物。
    让我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
    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
   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
    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
   2、组织交流。
    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
    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
         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C、
   3、引导修改原文。
    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
    课件出示:
    ①《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
     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
    ②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可改为:
     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不慌不忙尽为应付。从没有露过破绽。
    ③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改为: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离开了。
     读读经过改动的课文,会发现,你对主人公全新的理解就更有理由了。那么,题目还合适吗?谁出个主意改动一下?
     可改为《新南辕北辙》和《新滥竽充数》。
  四、巧引导。
   1、同学们用一双慧眼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人性的光彩。我想,两则寓言的主人公若能听到大家刚才发言会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因为多少年来他们都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光中,今日是善良的你们让他们重见光明,看到了希望。那么,你们有没有别的话要对他们两位说呢?
    让孩子明白:主人公身上无论有多少亮色都无法遮掩他们的缺陷,成为他们俩都不是我们真正成为喜欢和欣赏的人。
   2、学习了两则寓言,有一项作业,做不做由你。(课件演示)请你拿起神奇的笔,写一则《新亡羊补牢》或《新掩耳盗铃》等,给古老的寓言故事注入新的血液,相信你能成功。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麋鹿

  • 下一篇文章:《猫》教学设计之五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24”毛主席在花山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 ››再教《再见了,亲人》,已是第五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
  • ››13《养花》教学设计之一
  •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
  • ››《暮江吟》教学设计:理解字词练中...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二...
  • ››《背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二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A、B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