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
|||||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1:24:44 点击数:[] ![]() |
|||||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受十里长街上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 3,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文章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幻灯片出示:周恩来总理沉思像) 各位同学,大家认识屏幕上的伟人吗?他就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他有一句名言是这样的: “我们要像春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 ——周恩来”(幻灯片出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朗读这句名言。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一位“春蚕到死丝方尽,吐尽芳华为人民”的好总理。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地看一下总理的一生: “周恩来,字翔宇,生于1898年,卒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祖籍浙江绍兴,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幻灯片出示) (学生自读,留下大致印象) 周总理逝世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他是因为劳累过度被无情的癌症夺去了生命。周总理的逝世使举国悲痛,而且在当时的联合国,也打破了惯例,第一次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的逝世降下半旗,表示为中国失去这样一位伟人的深切哀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首都人民群众1月11日冒着凛冽的寒风在长安街上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出示课题,并总理遗像(幻灯片)。下面我们就一起到长安街上感受一下当时那催人泪下的送别场面。 (二)新授: 1,听录音,谈感受 A,朗读录音的人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你听了录音有什么想 说的吗? (悲痛 、沉痛 、怀念 、缅怀 ) B,看来,现在大家现在的心情都很沉重,想到如此关心人民的好总理离开我们了,我们能不为之动容、为之伤心吗?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相信大家现在的心情是沉痛的,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朗读一下,思考这样的问题: “请你补充一个字来概括每段内容: ( 等 )灵车 ( ) 灵车 ( )灵车”(幻灯片出示) 课文总共只有三个自然段,你能用“X灵车”来概括每段的意思吗? ( 等 )灵车 ( 望 ) 灵车 ( 送 )灵车 是的,课文将总理灵车驶过长安街的场面描写得相当完整,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去长安街等候总理灵车的到来,首都群众是怎样等灵车的呢?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文字,其他同学思考:当时长安街上的天气是怎样的?人们等灵车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用曲线在书本上划出来。(学生朗读) 当时的天气是: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这是简单的环境描写吗?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1,尽管当时天气不好,但首都群众还是顶着严寒赶来为总理送行,体现了群众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2,苍天也在为总理的逝世而哭泣 是的,天也在为总理的逝世哭泣,天人同哀,现在我们回到人身上,当时的群众有多少?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让学生朗读,读出人多的场面。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人很多?请你用笔圈出来。再读,指名读。 是啊,有这么多群众前往长安街为总理送别,你看: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这句话中哪个字告诉我们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沉痛,一起回答。(都)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大家的心情都很沉痛,都在默默地等待总理灵车的到来,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三类人? (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 请同学读:“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杨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不是矛盾了吗?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老奶奶焦急的是什么?耐心的又是什么?(学生回答) 所以这里其实并不矛盾。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心情,也请大家在书本上圈出相关的词语。谁能读出当时的焦急、耐心的心情来? 第一节的最后用了“望着,望着……”你觉得省略号还可以补充吗?请你拿出课堂练习本来写下。学生交流, “……代表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众,代表了长安街上所有的群众,也代表了全国亿万人民。”(幻灯片出示) 回答问题,归纳段意: “本段所描写的地点在哪里?谁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在北京长安街上,人民群众怀着沉痛的心情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 (幻灯片出示)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2005年11月24日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