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五年级语文教案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字体: 】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1:09:41   点击数:[]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丁宁

  
  一、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安的骊山,看到了兵马俑博物馆,那是(读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建筑的壮观,(板书建筑壮观)想不想去亲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的参观者的地下军阵?
  二、读课文第二小节,感受威武雄壮的军阵
    好,在参观前,要是对这地下军阵有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参观时会有更深的体会,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是介绍地下军阵的?
    交流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又有什么你没发现的。
    交流:1、结构整体到部分到整体
       2、观察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壮,临战气息浓厚
    读一读,能不能让我们感受的紧张的临战气息。
    看了课文,想不想去实地参观一下?(播放影片)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阵容威武雄壮)
    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三、读第三小节,体会神态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感受到了紧张的临战气氛,让我们下到坑内,去看看兵俑和马俑。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见到了什么?
    交流:老战士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严肃
       新兵束着头发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
    在这些兵俑和马俑中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之情。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俑和马俑之外,在博物馆还陈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能象课文那样生动地来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兵俑吗?
    准备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内,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这些兵俑,这是,你看,他,也许。
    尽管这些兵俑和马俑距离我们已经有2千多年了,但当他们出土时仍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板书神态栩栩如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学最后一小节,感受历史价值
    难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甚至有外国朋友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就不能说到过中国。”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13《养花》教学设计之二

  • 下一篇文章:11*金色的脚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24”毛主席在花山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 ››再教《再见了,亲人》,已是第五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
  • ››13《养花》教学设计之一
  •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
  • ››《暮江吟》教学设计:理解字词练中...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二...
  • ››《背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秦始皇兵马俑》课堂实录
  • ››《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一
  •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二
  •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三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