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
|||||
语文教案-海上日出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0:54:52 点击数:[] ![]() |
|||||
第一课:海上日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授课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前提测评: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认定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导学达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下列练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b.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3)交流思考情况。 ①课文中哪几个小节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2~5节) 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一般情况下的天气——晴朗和特殊情况下的天气——多云) 四、再读课文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 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 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 太阳向上升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 解决的办法: 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自求解答。 问题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能量消耗多了,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问题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射人的眼里,就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达标测评: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后记: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