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二年级语文教案 |
|
|||||
语文教案-蜜蜂引路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7:55:46 点击数:[] ![]() |
|||||
8 蜜蜂引路
第(2)课时 累计( )课时 授课日期:2002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 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 学 具:8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蜜蜂 引路 哪里 谈天 惊讶 观察 果然
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 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 ① 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② 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 ③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④ 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① 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② 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 (6)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 “惊讶”是什么意思? 提问: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② 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读全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
四、巩固练习。 1、 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列宁想找养蜂人( )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 )去找。 (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 )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3)列宁笑着说:“我有( ),是您的( )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 用“观察”写一句话。 ① 说说观察的意思。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② 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 例:小明仔细观察蚂蚁是怎样觅食的。 夜晚,我仔细观察天空中的星星,终于找到了北极星。 春天来了,我仔细观察柳树是怎样发芽的。 ③ 把说的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 读一读,写一写。 蜜蜂 引路 哪里 谈天 惊讶 一所 派 当地 观察 往常 向导 果然 敲 2、 背诵第三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8 蜜蜂引路
七、课后小记。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