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一年级语文教案
   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 【字体: 】  
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6:50:06   点击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ai ei ui(3篇)课标教材

  • 下一篇文章:《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20《父 女 坐 立》
  • ››《拔苗助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让孩子们愉快的说
  • ››王冕诗小集
  • ››15《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之三
  • ››《识字学词学句(二)2》
  • ››《雨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车的世界
  • ››语文教案-云房子
  •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绿色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
  • ››4《登鹳雀楼》
  • ››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
  • ››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 ››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五
  • ››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
  • ››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三
  • ››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一
  • ››4《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二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