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一年级语文教案
   从《三个小学生》一课谈课改      ★★★ 【字体: 】  
从《三个小学生》一课谈课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6:28:52   点击数:[]    

NT>
青山区冶金小学 吴丹

 
  叶圣陶先生说过:“应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学法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日本教育家稻川三朗也有类似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灌输教科书知识的教学,谓之“第一教学”;面向学生,教师诱导,提高学生学力的叫“第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形成学力,塑造高尚人格,是“第三教学”。据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每三至五年增加一倍,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远不能满足他一生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第三教学”,使学生成为能自主学习的终生学习者。“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正是新教材的独特魅力和新课标的崭新理念。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教学策略问题。人教版第一册的第十二课《三个小学生》是二零
零二年度区语文优质赛课活动中规定课题之一,在实践中,我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的探索,从中领悟到了一些课改的奥妙之处。

  一、淡化权威,课品如人品
  教师要淡化教材,专家以及自己的权威,要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建立互敬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之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一点更重要,教师要用眼神,语言,动作。在第一时间传达出这个讯息,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创设轻松入学的氛围。我在自己班上试教时。我都会讲:今天,老师是来和你们交朋友的,我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来找找最聪明的孩子在哪,并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他。接下来学生的热情高涨,充满自信,比在自己班上的强多了,事半功倍。课品如人品,一节课能折射出老师的内心世界,多份尊重学生的心,多份爱孩子的考虑,这是我们在新课标中首先要做到的。

  二、营造氛围,给学生探索的实境
  语文是开放的,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入课堂,既具体有真切,既凝结有开放。从课程角度来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导入新课时,原本用了图片,单一!用语言描述,抽象!又用多媒体制作动画,不真!当改用真人相片和实境录象展现本课主人公和故事情节后,好多弊端迎刃而解,不仅把本课的德育目的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起到教育影响,同时也把教师的范读巧妙穿插起其中。“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消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尊重个性差异,允许“前后颠倒”
  试教时,为了使学生说话避免一些烦琐的,老师无法调控的句子,我安排了统一的句式训练:我喜欢/不喜欢(文文,东东,明明),因为他们在看到水龙头时------。在课上,我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学生依葫芦画瓢,稍一出轨,我就立即拉回。结果,一节准备充分的课上得平淡乏味,死气沉沉。究竟该怎样上?我细心地翻阅了《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新课标的理念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是啊,这节课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过于强调教师的外部塑造。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课堂里的一切对他来说还很新鲜,学生很乐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别人交流。教师不要禁锢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教师是“用教科书教书”,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于是在后来的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过了学生,大刀阔斧地砍掉了所有的句式,让学生不受束缚,学习课文时,打破常规,并不按课文上的顺序出现,而让学生自由读后,大胆谈一谈他对谁的印象深?在读课文时第一次读准读通,第二次弄明白文中的小朋友怎样想的后再读,第三次是自己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跟着电视配音,当小小播音员,学生激情空前高涨,妙语连环。有的说:“水都流走了,我看了很心疼,为什么文文不心疼呢?”有的说:“明明做的对,如果我在那,我也会这样做,而且关好了水龙头,我还会告诉老师这件事。”每一种答案都令人惊喜。

  四、倡导发现,但不能止于发现
  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发现”。这种发现应该是双向的,对施教者与受教者来说,都需要发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发现之意义善莫大焉。而过去的一个弊端是缺少发现。
  其实,一节课由始至终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每种动态,每个回答,要留意发现。譬如学生读书时紧皱眉头,或表达想法时跺了脚,或者声音很好听,甚至是流利但小声等细节,老师要善于观察,表扬。教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我们还需要鼓励学生多发现,学生只是发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创造。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
  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新的认识,教学思想上趋于宽松和尊重;教学手段上趋于展现生活实际;教学过程上趋于开放和灵活;教学回应上趋于倡导发现,激励创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目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蹶而就的。愿同仁们在这次历史任务中,在课改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想起薛发根说的这段话:理想的教育,能激活生命的潜能,而教育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我愿以全部的智慧诠释理想的教育,用自己的生命演绎教育的理想。
  ◆[200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语文教案-下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题

  • 下一篇文章:30《棉花姑娘》第一课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三个小学生》一课谈课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三个小学生》一课谈课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20《父 女 坐 立》
  • ››《拔苗助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让孩子们愉快的说
  • ››王冕诗小集
  • ››15《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之三
  • ››《识字学词学句(二)2》
  • ››《雨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车的世界
  • ››语文教案-云房子
  •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绿色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
  • ››从《三个小学生》一课谈课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