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一年级语文教案 |
|
|||||
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5:37:32 点击数:[] ![]() |
|||||
| |||||
![]() | |||||
学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小朋友们会有一个问题要问:小蝌蚪一开始甩着“长长的尾巴”,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又过了一些时候,“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那么,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消失的呢? 原来呀,小蝌蚪的尾巴是逐渐被一种溶解酶体“吃”掉的。大凡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动物的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在细胞质里有一种小小的细胞器,叫做“溶酶体”。这“溶酶体”有两个功能,一是吞掉进入细胞里的外来有害物质;一是溶化细胞自身产生的废物或多余的东西。小蝌蚪开始“甩着长长的尾巴”游动,后来“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这样,它就能靠四条腿在水里游泳了,这时,尾巴就成了多余的“废物”。于是,“溶酶体”就逐渐逐渐地把尾巴“吃掉了”——溶化掉了。这种现象,生物学叫做“自溶”作用。 小朋友,读完这篇短文,你能说出小蝌蚪的尾巴是怎样不见的吗?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