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一年级语文教案 |
|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5:33:26 点击数:[] ![]() |
|||||
| |||||
![]() | |||||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