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一年级语文教案
   16《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七      ★★★ 【字体: 】  
16《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4:03:16   点击数:[]    

  课前透视
  这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变化,并做好记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由于以前教学始终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本课合体字居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或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于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体会小白兔的情感变化,读好对话语气,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对话语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课前收集一些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
  (采用儿歌形式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演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电交加的情景)请学生说说看到的情景。
  师:还有哪些现象也能预示要下雨了?(板书)
  对话平台
  自学(有目的读书,体现了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1.自由读课文,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互相检查字音,读不准的可以互相提醒、指正。
  识字(由易到难认读生字,意在反复强化,寻找规律。)
  1.出示带拼音词,学生认读,教师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当小教师领读、齐读。
  3.打乱生字顺序竞赛读。
  朗读(创设情境体会角色语气,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指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此环节需要注意: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不设定统一感知目标。)
  2.图文结合,感悟读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文,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读文。重点指导:“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强调“这么”,突出低的程度。)“小心淋着雨”(突出小鱼的关心)
  表演(换位思考,体会感情,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学生自选角色在组内演读,然后让学生戴头饰上台表演,大家互相评议。
  (如果出现一个角色多人争演时,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向学生渗透协作教育。)
  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读读说说”,出示句子: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让学生用“正……呢”进行扩展说话训练。
  (此练习学生可能会模仿他人说句子,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说得与众不同的学生,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写字(有针对性指导,体会汉字结构之美,提高书写质量。)
  1.记字型。出示“吗、吧、虫”,学生选择最熟悉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的。
  2.学写字。教师重点指导“口”的写法,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朗读(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
  1.自由读7—9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比较体会“大雨下起来了”和“大雨真的下起来了”,指名读。
  3.引导学生总结下雨前的征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
  背诵(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1.自由背诵。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指名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拓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学生谈谈还有哪些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
  学做小小气象员:观察燕子,小鱼和蚂蚁如何预报下雨的。有条件的还可以观察能预报下雨的其他事物。每次预报后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
  (此活动还可能邀请自然教师做场外指导,突出学科知识的融合性。)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收集能力不太强,仍需家长帮忙。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可做适当指导,如查找哪些课外书,如何上网搜索等等。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雪地里的小画家

  • 下一篇文章: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16《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16《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20《父 女 坐 立》
  • ››《拔苗助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让孩子们愉快的说
  • ››王冕诗小集
  • ››15《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之三
  • ››《识字学词学句(二)2》
  • ››《雨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车的世界
  • ››语文教案-云房子
  •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绿色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
  • ››16《要下雨了》教学实录
  • ››16《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16《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16《要下雨了》教学实录之一
  • ››16《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四
  • ››16《要下雨了》第一课时
  • ››16《要下雨了》
  • ››16《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一
  • ››16《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三
  • ››16《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六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