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为了能够尽快就业,6成大学生均表示愿意去做“高薪民工”。
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常被标注“80后”“新时代人才”“奋斗”等关键词,伴随而来的求职姿态则是眼高手低,理想大于现实,并且极其脆弱。大学本科毕业证等于铁饭碗的时代在求学过程中匆匆而过,毕业之后留下的只剩下拥挤的人群,和竞争激烈的零星岗位。在经过一番实践洗礼过后,如今六成的大学毕业生愿意从蓝领做起,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进步。
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由此不难看出,2010年的就业形势无疑是30年来最严峻的!这也不难解释当今的大学毕业生甘愿主动降低身价,择业面从宏观到细致,从风光到务实。这并不是意识的倒退,而是顺应发展趋势的潮流。在人才市场中我们不难发现,求职的人多,招聘的岗位也不少,但达成协议最终签下合同的却寥寥无几,难道真的是人才过剩吗?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显示,预计到2020年,党政人才需求量保持在625万人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求量为3858万~425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为7945万~8127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为3957万~4030万人,社会工作人才需求量为285万人左右,公共文化人才需求量为510万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为1731万~1892万人。对七支人才队伍的需求总量为1.89亿~1.97亿人。
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人才需求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紧俏,只是高高在上的岗位有限罢了,任何工作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要在行业内经过一段相当长期的积累后才能有所建树。与其天天等待着高薪要职降临,莫不如结合自身特长,选择一个职业积累经验,实现人生中的第一次自我价值。
再一点是心态上的转变,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非要“好工作”衬托,工作也并非生活的全部,和自身兴趣更达不到完美合一。选择一份工作往大了说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往小了说则是养活自己,维持自己的生活和爱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分工和所拥有的待遇以及幸福程度的差异已不再那么明显,如何在不同的领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真正受人尊敬的人才。目标降低不代表自暴自弃,从平凡做起也并非告别辉煌。六成毕业生选择从“蓝领”做起的现象并不是面对生活的无奈,而是一个新型社会体制的开端,实践在前,理想在后,用双手创造财富、实现价值,所有人都将为你起立鼓掌。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