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为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已经允许高校毕业生使用教育消费券参加项目学习,获得能力培训证书。深圳也推出了“大学生公益实习计划”以帮助深圳应届大学生就业。实习活动将为每名大学生提供3至6个月的实习期。每一个参加的大学生将由市慈善会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实习补贴。活动已于7日在深圳大学进行首场对接。目前拟推第二批公益实习计划岗位的供需见面会。
据了解,全国各级团组织已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8835个,提供见习岗位27万多个,已有3万多名青年到岗见习。为帮助大学生就业,各路人使出浑身解数。5月求职高峰期已经到来,应届大学生该如何应对?
大学应设立“工作坊”“模拟舱”
5月求职高峰期已到,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验欠缺”。不少城市创办大学生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增加社会实践和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深圳前不久也启动了“大学生公益实习计划”,鼓励社会组织聘请深圳户籍应届大学毕业生实习。据了解,这次提供的实习岗位多为社会组织,他们在实习期结束后会将应届毕业生转为正式员工或者推荐给会员企业。
不难看出,这个实习计划的目的就是给应届大学生们增加就业经验,以满足往后各类企业的用工要求。面对很多需要大量工作经验的岗位,人力资源专家曹子祥认为应当在大学里就开设“工作坊”、“模拟舱”,让学生在这种空间内累积工作经验,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工作完全脱节的弊端。他说:“高校里教材死板,教师照本宣科,毕业生教出来后自然没有社会工作能力。要培养起来无疑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如果能提前在高校里设置实用性课程,让大学生具备工作能力,就业压力不会像今天这么大,说到底还是教育的问题。”
就业前做一个系统的“见习工程”
“实习越早开始越好,这样有机会多接触一些人和事。”深圳大学学生杨亮说,实习不仅仅着眼于自己本专业,多去几家不同类型的单位,才能锻炼自己多方面能力,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才能适应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很多人力资源专家也认为,可以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安排他们去相应的基地见习,每一年的见习都有不同的规划,量化细化,做成一个系统的“见习工程”。从大学一年级一直到三年级的寒暑假,每年都安排2至3个月的见习时间。等到毕业前再去见习,就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就业目标了。
据Job88市场部徐小姐介绍,去年以前,应届大学生不屑于一个月仅1000元的实习岗位,可经过半年的碰壁,他们也乐于去企业做储蓄干部,在就业前有个缓冲期。
经济波动下,不少企业削减了招聘人数与成本,但一些外企仍会开展短期和临时项目,聘用实习和兼职生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之需。曹子祥提醒应积极参与这类实习机会,培养更多工作经验。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