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个人简历求职资讯
   毕业生网上求职蜂拥而至 “海投族”遭遇隐私泄露      ★★★ 【字体: 】  
毕业生网上求职蜂拥而至 “海投族”遭遇隐私泄露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3:03:32   点击数:[]    

 东方网1月5日消息:当前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高峰,许多毕业生通过求职网站寻找工作。一些毕业生为了不错过好的就业机会,制作简历往往十分详细,而且“逢网必投”,这些人被称为“海投族”。可往往没过多久,“海投”的烦恼就来了——工作尚无着落,各类职业中介、求职培训的电话却来了不少。正忙于找工作的杭州某大学应届毕业生小沈,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原来,她在网上投递求职简历,无形之中泄露个人信息,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海投族”个人信息外泄

  为了增加找工作的“命中率”,很多人选择在招聘会上“海投”简历。“多投一份简历,就可能多一种选择。”浙大09届毕业生小邹则告诉记者,电子简历无需打印、装订,成本低廉,投再多也无所谓。

  邹同学告诉记者,近一时期,他开始在人才市场和网站上投大量简历求职。不料,他经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如买房购车、空中交友,甚至还有办假证的。他怀疑是“海投”求职简历惹的祸。

  据介绍,这两个月他共投了50多份简历。最近一次在人才市场找工作时,他思索再三,没有留手机号码,而是留下了所租住房子的座机号码。招聘单位对此表示理解,但同时表示邹同学可能会因未能及时接到面试电话,而失去工作机会。

  在杭州人才市场,记者随机对20几名求职者进行了调查。发现约有三成求职者有着同样的担心,四成求职者表没有考虑过,其余三成表示无所谓。其中大部分求职者表示无奈,“总不能不留联系电话吧,还是找工作重要”。

  求职未成引来推销信息一大堆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多个求职网站,点击后发现,不管企业还是个人只需填写简单信息即可注册成为会员。但网站要求“个人会员”提供详细个人简历以供企业选用;而“企业会员”只需提供简单信息,即可浏览部分求职者简历。

  据了解,一些网站提供的简历模版要求填写很多信息,甚至包括身高、体重、父母职业及住址等。此外,一些网站只罗列出企业信息,由毕业生自行选择后在网上投递简历。而企业发布就业信息也相对简单,注册后即可公开,无需中间审核。

  大四学生小徐在8家求职网站上注册并提交了内容翔实的简历。不久,他就接到各种推销电话,有推销求职培训课程的,有推销保健品的。小徐在网上投递简历后,还曾接到一家企业的“面试”通知。当他兴冲冲赶往“面试”地点——庆春路一商务楼时,才发现所谓“公司”其实是一家职业中介,需先缴费才能获得信息。

  企业处理简历要有人情味

  据了解,每年春节过后或六七月份大学生毕业之际,杭州的各个人才市场都会进入人才求职的高峰期。在刚刚结束的浙江大学2009届毕业生冬季招聘会上,各招聘单位就提供岗位近2000个,吸引了数千名求职者。

  在去年底举行的浙江大学2009届毕业生冬季招聘会上,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前来参加招聘会的学生,从早上9点就开始排队。记者发现,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准备了一叠简历。宁波某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黄先生说,一天下来,他们共收到简历300余份。记者就这些简历的处理问题咨询这位负责人时,他表示,对于用不着的简历会“处理”掉。

  杭州一家度假酒店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求职者的个人信息,他们会留档保存一段时间,之后定期更新清理。这些个人信息一般会保存两到三年。他表示,留档会占用很大面积,但对于求职者的简历,他们会尽可能保存更长时间。

  湖南某机械公司驻杭州办事处的郭先生则表示,“我们会在没用的招聘信息上画个符号表示废弃,之后当废纸变卖。”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会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的问题,张先生表示没有想过。有的单位甚至毫无避讳地表示,没用的简历会随意丢弃。

  简历加“标签”可以维权

  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招聘单位造成个人招聘信息泄露,形成损害的,受害人可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予以赔偿。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则建议,求职者可在求职简历上加注标签,如“此简历仅限于某次招聘的某单位”等,这样的标签也可作为维权证据。简历中尽量不要有身份证号码、毕业证书复印件等重要信息。

  据某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史老师介绍,年轻人求职过程中遭遇隐私泄漏并不鲜见。部分公司对求职简历不注重保护,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省内某高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有关人士指出,如今各类求职网站良莠不齐。毕业生求职时,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权威求职网站,切勿随意投递个人简历,以免泄露个人信息。投递简历时应有的放矢,不要抱着“广种薄收”的想法四处投递简历。同时,求职网站也应事先对相关招聘单位进行审核,把好前道关口,并严格规范网站会员获得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谨防信息泄露。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大学生求职:甘当“面霸”才易抓住机遇

  • 下一篇文章:大学生求职要从“细节”入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毕业生网上求职蜂拥而至 “海投族”遭遇隐私泄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毕业生网上求职蜂拥而至 “海投族”遭遇隐私泄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用期≠白用期 9成以上人不接受“...
  • ››女大学生求职:身材到底有多重要?...
  • ››一季度我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旺季不...
  • ››家长悬赏5万元为应届毕业子女求职
  • ››一宿舍三位应届女硕士的求职遭遇
  • ››热门专业为何遭遇就业的尴尬
  • ››武汉本周将办13场公益招聘会
  • ››武汉:事业单位受热捧 毕业生求职不...
  • ››大学生异地求职住宿难 求职公寓应运...
  • ››“零经验”的毕业生何以决胜人才市...
  • ››大学生就业展示自己很重要 简历从6...
  • ››2008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大类排...
  • ››女大学生求职:身材到底有多重要?...
  • ››“面试经验”是求职真经?
  • ››求职避开面试装禁忌
  • ››家长悬赏5万元为应届毕业子女求职
  • ››山东07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2037元(组...
  • ››一宿舍三位应届女硕士的求职遭遇
  • ››校园招聘缩水学生机会减少
  • ››求职大学生“热胀”招聘单位“冷缩...
  • ››毕业生网上求职蜂拥而至 “海投族”...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