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教学工作的成效,即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而且主要决定于学生本身的主观条件。弱智的学习者即使处于最佳的学习条件下也不可能在学习上产生超过正常学习者的奇迹;一个根本无意学习英语的学生即使本身条件再好也不可能在学习上有什么突出成就。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极为复杂多变的。即使是在一节课上,学生也常不能始终如一,保持稳定的积极状态。英语课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言语实践活动。活动中难免会有许多重复,也少不了会出现一些错误。重复会使人感到厌烦,错误的改正也不是很方便的事。特别是英语学习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些音不易发准,有些语言现象使人费解甚至怪诞。有时听不懂呈示的话语,有时答不上教师的提问。特别是最初所学的语言材料总是非常简单、幼稚,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而教师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上好每节课,而且要求学习者积极对待英语课业,自觉进行各种言语练习。有必要深入地了解学习者的心理活动,力图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为此,教师应当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 一、善于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常学生在课上积极性的标志是注意的和有兴趣的听教师讲课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常常可根据学生是否迅速而准确的完成提出的要求来判断学生的积极性。英语课上我们不难看到这种情况:教师要一个学生读一段课文,但要第二个学生接下去读时,他不知道第一个学生读到何处。可能这些学生对朗读课文这样的形式实际上不欢迎,但这个学生的注意力是涣散的,显然不是处于积极性状态。积极性状态首先表现在注意力集中。因此,掌握课堂,首先强调的是掌握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后随意注意三种。 不随意注意是在没有自觉意图、不作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客体本身的外部特点,即新异性和这些客体对人能引起的兴趣性。客体的新异性可以成为不随意注意的源泉。而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刻板的东西就不会引起注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掌握声音的强度,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媒体和直观手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教材,就有可能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注意。 随意注意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且要求作一定的意志努力,没有随意的注意要完成任何持久的有计划的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善于把自己的注意随意的集中在课业上,而且必须善于强制自己对不能引起注意的内容予以注意。 后随意注意表现在熟练的形成。学习用英语讲话时,最初对自己的言语表达总是伴有紧张的随意注意,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掌握了必要的言语技能时,随意注意就转到高级阶段成为后随意注意了。 良好的注意必须是集中的、紧张的、稳定的。良好的注意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必要的。为了培养注意,不能仅仅依靠直接兴趣,应尽可能养成对某些工作的固定兴趣,既养成作为后随意注意的基础的兴趣,这是培养注意的重要途径。 二、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习英语的热情。 积极的心理状态除注意方面的表现外,很重要的还包含着情感因素。情感即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如满意、不满意、喜、怒、爱、憎等都是心理上所称的情感。随着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就产生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体验(不满意、满意)。 (一)生活中不同的情绪体验。 一般说来,人对许多事物都是无所谓的,并非每种事物或现象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态度,只有那种与人的需要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东西,才能使人产生情绪态度。凡能带来成功或帮助人达到既定目标的东西,就会引起肯定的情感;凡是招致失败的东西,就会引起否定的情感。情绪体验是人的行动是否获得成功的信号。只有人对它具有一定的肯定情绪的那些目标,才能引起人的积极的创造性活动。为了创造,就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具有狂热的情感,体验到创造中的愉快。 人的情绪体验在强度上是常常有差别的。英语课上学生对练习中的错误并不在意,在考试中发现错误就可能产生强制的情感。对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给以口头奖励,他也许并未感到太大的欣慰;反之,对一个从未受到过表扬的学生给以同样的奖励,他可能会产生较强的情绪体验。 (二)影响学习活动的情感状态。 在多种多样的情绪体验中,可以区分出心境、激情、热情、焦虑、紧张等一系列情感状态。其中热情是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思想行为基本方向的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具有很大的行动力量。英语教师必须经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使产生热切学习愿望,动员全部力量投入英语学习活动。 经常对英语活动产生影响的还是一种情绪紧张状态。紧张多数是面临危险或要求承担重大责任的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有两种:一种是单纯的情绪紧张。这种紧张状态不利于英语学习,常起破坏作用。例如在英语课上,突然有人来听课,有些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就会由于出现紧张而影响回答质量,有时甚至不能作答。这并非因为他不会,而是由于紧张。另一种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