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光彩,成为创新的支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贡献。 循环经济的再一个原则是“减量化”,它要求在生产的开端减少能源和物质的流量。这是针对近代工农业生产消耗大量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状况而提出来的。传统农业使用的是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不产生“减量化”的问题。相反,由于传统农业除了依靠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外源能的投入,劳动生产率低,而且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所以传统农业的发展是缓慢的,有时甚至是停滞的,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无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这种状况迫使传统农业不能不有所改变,不能不寻求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能不增加能量和物质的投入。 新中国建立以来,化肥农药的使用保证了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使用量不断增加,现在已大大超过先进国家安全使用的标准,农业面源污染严重[2]。从世界范围看,建立在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基础上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弊端已经暴露得很明显,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储存已经越来越接近枯竭,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争夺,成为世界战乱和不稳定的重要根源。而我国对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仍然在增加,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如何解决?中国的农业向何处去? 为了使农业继续发展以保证各方面的需要,化肥农药还是要用的,目前拒绝使用化肥农药,试图实行没有石油的“有机农业”是不现实的。第一步只能实行“减量化”,用发挥生态技术的优势来尽量减少石油的投入,把它控制在不致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的限度内。但是,农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现代化,归根到底,能量和物质的投入不能减少,而应增加,关键在于想办法找到可以替代石油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最大的来源是太阳能,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太阳能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农业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依靠绿色植物。如前所述,中国传统农业是通过尽量增加耕地上绿色植物覆盖的时间和覆盖的面积,来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太阳能的。在耕作制度方面,古人能够做的差不多都做了,给我们留下的可以继续发挥的空间不大了。通过育种,提高作物吸收和利用太阳能的效率,应该还有潜力可挖。除此以外,能否突破绿色植物的限制,直接利用太阳能作为农业中的外加能源呢?应该是可能的。这种技术已经出现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再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了。我认为,这才是农业的出路所在。 如果我们一方面用现代科学总结、提高和发展传统农业既有的生态技术,建立涵盖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的合理的物质循环系统,另一方面,直接利用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大大增加对农业的能量和物质的投入,我国农业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1] 彭世奖:《从中国农业发展史看未来的农业与环境》,载《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现代化》第377页,广东人民日报社,2001年。 [2] 据《中国青年报》2003年10月22日报道,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安全施肥上限的两倍。我国污水灌溉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污灌面积的20%。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物的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两倍多,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的污染大户。2000年,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