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要组织一批专家边实践,边总结,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扬我之长①,避我之短②,同时引入他国特长与创造,革除我固有之糟粕。要像300年前英国人来华学园林艺术那样,结合本国特点来虚心学习他人特长与绝招,不求形似,但求神似[4]。这样创造出来的中华新园林——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大园林)的新模式,将既有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又富于时代精神,切合广大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之诸般需要,充满了中华大地的生机与活力,使海内外炎黄子孙为之齐声欢呼,全世界人士也为之赞叹不已。这是可以预期的伟大成功和创举。 参考文献: [1]陈俊愉.从绿化到园林化[N].人民日报, 1958-11-18(8). [2]包志毅.大地园林化[A].陈俊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陈俊愉.重提大地园林化[N].科学时报, 2002-02-19(1). [4]陈俊愉.西方园林与环境·序[J].中国园林,2000(2). [5]陈向远,陈自新.城市大园林论文集[C].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6]陈向远.现代化城市需要建设城市大园林[J].中国园林,2001(5). [7]自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5). [8]童寯.造园史纲[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第二版,1985. [9]丹青.熔秦铸汉话古园——读罗哲文《中国古园林》[J].中国园林,2000(2). ①如行道树、基础种植、“小中见大”等设计手法,因地制宜、善用借景和透视线、攀援绿化、野趣园林,园林中强调以木本尤其乔木为基础和骨干,花文化、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等等。 ②如草坪、整形树木、绿篱、整形花坛、整形水池、规则式园林,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