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人工栽培的。
枣和栗不仅在《礼记》里被列为人君燕食所加庶羞,而且日益成为民间的重要食品。《战国策·燕策》论:(燕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可见战国时期,这两种果木(也是优良木材)种植之多,产量之大,几乎可以为充饥的木本粮食了。
榛:桦木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榛实(坚果)比栗小,很早已为人们采食。《诗经》里有关榛的诗句,有:《邶风·简兮》:"山有榛"《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曹风·尸鸟鸠》:"尸鸟鸠在桑,其子在榛。"《小雅·青蝇》:"管管青蝇,止于榛"等等。可以认为,西周至春秋以后,榛已被人们栽培,但大部分还是野生的。但是,榛实和枣栗一样被人所重视。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以告虔也。"《礼记·曲礼》:"妇人之挚,木具、榛、脯、、枣、栗。"这种习俗见于春秋时期及以后的记述,起源当是更早的。
梨:我国原产梨,属于东方系统的亚梨种,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梨树有悠久的历史。但《诗经》里却未出现梨字,而梨属的许多品种则以不同的名称,分见于《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尔雅》等书,主要的品种有:赤罗、甘棠、杜、沙棠、木且、山橘、棋等等。
梨树的野生繁多,战国以来,野生型逐步演化,劳动人民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自汉以后,梨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果品。
柿:柿属植物是分布在热亚带的果树,但唯有中国是著名的温带果树。在先秦时已有栽培。柿的鲜果充发成熟后,多汁味甜,干燥后含糖可达百分之六十二,是广大人民喜爱的鲜食和加工食品。
瓜:《诗经》里涉及瓜的记述是比较多的。如《大雅·帛系》:"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大雅·生民》:"麻麦巾蒙巾蒙,瓜瓞唪唪。"这些诗句是形容瓜的栽培和生长旺盛,结果实丰硕。《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则是记述瓜的收获季节和吃瓜的方式。《礼记·曲礼》:讲削瓜礼,为天子削瓜去皮后,切成四块,再以横断,再用细葛巾覆盖着。为诸侯削瓜时,只从中破开,用粗葛巾盖好。为大夫削瓜后,不再葛巾覆盖。为士削瓜,则不必破开只去皮和加以横断;为庶人削瓜则横断也不用了。
荔枝:是我国特产果树,主要生长于现今的广东、福建、四川、台湾等省区,荔枝的果实,兹味芳香甜美而被人喜爱。在西汉时期才有输入中原的记载,从而不见于先秦文献。但在南方地区却早已大量栽培食用。如现在四川宜宾地区,在春秋时是当时少数民族族聚居的地方。并建立国。《太平御览》卷一九七引《郡国志》说:"西夷荔枝园。僮夷中最仁者,故古谓僮之富,多以荔枝为业。园植万株,收一百五十斛。"可见,当时已有规模很大的荔枝园,产量当也不小。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