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汉代的精耕农业与市场经济      ★★★ 【字体: 】  
汉代的精耕农业与市场经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3:16   点击数:[]    

荦,《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北京,一九五七,页四五0--四五二。

[17]劳干,“两汉户籍”前揭文,页一九二--一九三、二O八--二一四。

[18]Herold J.wiens,China Marches Toward the Tropics(Hamden,1952):Hans Bielenstein,“The Census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A.D.2—742,”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guities,XIX(1947),pp.125--163.

[19]天野元之助,《汉代豪族の大土地经营试论》,《泷川博士还历纪念论文集》,东京,一九五七,页八。

[20]增渊龙夫,《中国古代の社会と国家》,东京,一九六0,页二六五以下。

[21]《汉书》,卷二四下,页一二;《后汉书集解》(艺文影印),卷二九,页一二上;卷一一,页一四下;卷八0,页一一上。

[22]若人口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增殖,二十五年后,一百人可增殖为一百二十八人,而一百年后可增殖为二百七十人。E.A. Wrigley,Population and History(New York,1971),p.206,fig.6--2。

[23]劳干,“两汉郡国”前揭文,页二一六以下。在若干地点,人口密度可以局部性的异常高,参看同氏“两汉户籍”前揭文,页一九七--二0一。

[24]劳干,“两汉郡国”前揭文,页二一六以下。比较该文所列两汉资料,可发现两汉十三个人口最密郡国中的十个,仍列入东汉十七个最密郡国之中。

[25]《汉书》,卷二四上。页七。

[26]同上,卷二四上,页一二--一三。

[27]Wrigley,op.cit.,pp.46—50.参看,T.R.Malthus,First Easay on Pop—

ulation(London:Royal Economic Society,1798,reprint,1926.)

[28]Ester Boserup,The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Growth(Chicago,1965),

p.41.

[29]《汉书补注》,卷24上,页一三。

[30]同上,卷二四上,页一二。

[31]《吕氏春秋》有关农作的四篇,自然不是农夫所作。但即使文人学士是真正的著者,仍须当时有有关这一类的问题存在,这些知识分子方可下手讨论,何况先秦有一批真正关心农业的农家学者,也亲自操作,具有第一手农作经验的,如《孟子》中的许行之徒。

[32]许倬云,《两周农作技术》,《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二本第四分,页八0三--八一八;夏纬瑛,《<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校释》,上海,一九五六;万国鼎,《〈吕氏春秋〉的性质及其在农学史上的价值》,《农史研究集刊》,第二册,一九六0,页一八二--一八五。

[33]《汉书》,卷二四上,页一三—一四。至于代田究竟宜于在大面积农田抑小面积农田,仍是聚讼之点,参看伊藤道雄,《代田法の一考察》,《史学杂志》,六十九卷十一期,页六一--七八;西嵨定生《中国经济史研究》,东京,一九六六,页一六六以下。其实代田法对于大小农田都可使用。

[34]Chang Chun—Shu,“The Colonists and Their Settlements on the Chu—

Yen Frontier,”《清华学报》,新二号,页一六一--二一五。

[35]《山西平陆枣园村壁画汉墓》,《考古》,一九五九年第九期,页四六三,图版一0四。

[36]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北平,一九五九;大岛利一,《氾胜之书につぃこ》,《东京学报》,京都,十五卷三期,页八六—--一六。

[37]中国的厩肥,以猪肥为最常见,也远在汉代即可见之。汉代明器常见猪圈与厕所相连,汉代村落遺址,也见此种安排,《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考古学报》,一九五七年第一期,页一二四。

[38]石声汉,前揭书,页六四。清代颇有人想重新尝试区种法,参看王毓瑚,《区种十种》,上海,一九五五。一九五八年在河北河南两省也曾有实验,参看万国鼎,《中国农学史稿》,北平,一九五九,页一七八。

[39]石声汉,前引书,页四八--四九。

[4O]妇幼在田间的工作,东汉代史料中颇常见,如丈夫耕田,妻子耘草,例见《后汉书集解》,卷八三,页一五。

[41]Boserup,op.cit.,pp.51--53,但本文作者只借此注说明劳力分布不匀的现象,并非意谓二十世纪中国的情形可用来证明汉代情形。

[42]Stephen Hymer and Stephen Resnik,“A Model of An Agrarian Economy

with Non—agricultural Activiti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9(1969) p.492.

[43]《僮约》全文可在严可均辑《全汉文》中见之。日本学者宇都宫清吉对《僮约》內容有详细的分析。见其《汉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东京,一九六七,页二五六--三八0。

[44]Hymer and Resnik, op.cit.,pp.492--497。

[45]John C.H.Fei and Gustav Ranis,“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istorical Pe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9(1969),pp.386--395。

[46]宇都宫清吉,前引书,页三四九--三五三 。

[47]同注[43]。

[48]现存最佳版本为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北京,一九六五。又参看杨联升,《从〈四民月令〉所见到的汉代家族的生产》,《食货》,一卷六期,页八以下。

[49]守屋美都雄,《中国古岁时代の研究》,东京,一九六三。

[50]石声汉,前引书,卷四,页一0。

[51]Fei and Ranis, op.cit.,p.393。

[52]《史记》,卷一二九,页一一。

[53]严可均辑《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2)

  • 下一篇文章: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初步探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汉代的精耕农业与市场经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汉代的精耕农业与市场经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汉代的精耕农业与市场经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