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      ★★★ 【字体: 】  
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3:06   点击数:[]    

,一百里一百文。山阪处一百二十文。车载一千斤九百文。从黄河及潞河,自幽州运至平州,每十斤,溯流十六文,沿流六文。佘水溯流十五文,沿流五文。从澧、荆等州至扬州四文。其山阪险难驴少处,每驮不得过一百五十文。平易处不下八十文。”可补水运为“每十斤百里溯流十六文.沿流六文”等规定。
②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二),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二月冯文达雇驼契(稿)伯二八二五号背,辛卯年(公元931年?)董善通张善保雇驼契伯三四四八号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版第36页和第39页。
③ 《通典》卷一百七十四《州郡四.郭煌郡》。


计算,雇价绢为321尺,折约8匹。高出实际雇价2至3匹。若实际雇驼价未含驼料价,以驼日给斗菽为准,往返所需驼料为10.4石。敦煌绢一匹,断价二十二硕①。从敦煌至京师的雇驼价是5.5至6.5匹绢,低于官定脚价。若把绢换算成钱,仍按天宝年间内地与西北绢价比率210/465~计,则西北雇驼价又高出官价许多。不过,为便于计算,本文以价格适中的官定脚直作为民间脚直的参数。

其次,是商税。按理,粮商向政府纳和籴粮,似乎不应有商税,故本文暂忽略不计。

再次,是途中的货物寄存费用。长途贩运若超过一天的行程,商人必须宿店停货,就产生货物寄存费用,唐代称为邸直③。因收取标准不详,以下计算时也暂不予计人。

最后,是和籴定价。史籍存留的唐代和籴具体定价不多,除官方明文规定的价格,下文有时根据唐代不同时期的粮价,参考政府明令规定的和籴价与时价之差,得出某年和籴价格的近似值,作为参数。

在作了上述说明之后,我们可对唐朝和籴加价对刺激粮商增加商品粮贩运距离试作量化分析。

假设商人为纳和籴而从事的粮食陆路贩运距离为X,水运距离为Y,即可利用和籴定价与当地粮食市场价格(时价)之差,考虑商人的一般经营成本和平均商业利润,估算出X与Y的数值。

例证一:

唐前期高宗以来,缘边数十州屯宿重兵,军粮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和籴。但是,受当地农业发展水平所限,粮食供不应求,粮价极高,这就使和籴的粮食来源受到极大的限制。《旧唐书》卷九七《郭元振传》记载,大足元年(701年),“旧凉州粟、麦斛至数千”,即粟麦时价为每斗数百文,换算为米则售价更高。另据《旧唐书》卷四十八《食货上》所载度量衡之制可推计,斗米重约6.25斤,百斗米重625斤。假定贩运百斗米纳和籴,以法定脚直为准,则其车载脚直约为百斗每里6文,水路逆流分别约为10文、9文;沿流约为3.75文、3.13文和2.5文。如果政府为供应军粮而在凉州和籴,和籴价应该略高于时价,假设定为每斗粟400文,换算为米当是每斗700文④,而当时内地的米时价,若取麟德三年(666年)的斗米5钱⑤为参数换算。这时,从内地商人看来,凉州和籴米加价为内地米时价的140倍,商人为谋取利润有可能从内地经陆路贩运米到凉州纳和籴,其贩运路途X可达:

700×100=5×100+6X+(5×100+6X)×2/10;X≈9639里。

这就是说,如果当时政府在凉州实行高价和籴,完全有可能调动商人从内地不远万里贩运粮食到边州。然而,实际上,因军粮需求不少,而政府财力有限,如此高昂价格的和籴不可能成为解决边镇军粮需求的可行手段。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现存资料中找不到唐朝实行过高昂定价的和籴,这说明从财政上考虑,通过高昂和籴价格调动商人千

————————————————————————
①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二),乙巳年(公元945年)徐富通欠绢契伯三。。四号,第122页。
② 《通典》卷七《食货七》云:“自后天下无贵物……绢一匹二百一十文”;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第462。466页,唐天宝四载河西豆卢军和籴会计牒(B件)“大生绢匹估四百六十五文”。
③ 参见[s)加藤繁:《唐宋时代的仓库》、《居停和停塌》等文,载《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70。394页。
④ 《新唐书》卷五十三《食货三》记载:“谷价四十有余,米价七十。”
⑤ 《通典》卷七《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


里贩运粮食的现实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后来,郭元振“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尽其水陆之利。……收率之后,数年丰稔,乃至一匹绢籴数十斛,积军粮支数十年。”①若以开元十六年最贵处绢每匹七百文计②,则一匹绢籴数十斛意味着用一、二文钱即可和籴粟麦一斗。这种措置从财政效益上看也是必然的。

这个例证的意义在于强调唐朝和籴定价有很大的客观限制,唐政府如果想通过付出高昂的和籴价格来达到调动粮商千里纳军粮的目的,从财政效益上看是不可行的。它也有助于理解下文引用史籍存留的唐朝和籴定价何以一般不过数十文;个别时候、个别地区最高也只是达一百多文。换言之,当我们探讨和籴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时,和籴定价的客观限制应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例证二:

开元十六年(728年)十月,玄宗敕:“自今岁普熟,谷价至贱,必恐伤农。加钱收籴。……宜令所在以常平本钱及当处物,各于时价上量加三钱,百姓有粜易者,为收籴。”③若以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 下一篇文章:汉代农业商品生产的群体结构及其发展水平之评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