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交错,垦植有限。《汉书·地理志》称,"上谷(怀来)至辽东(辽阳),地广民稀,数被胡寇"。它正是幽州的境域。
渤海郡位居渤海之滨,两汉时分隶幽州与冀州,其南半部是先秦时齐国旧地,为地势低平的贫困区,汉民不时进行武装反叛。《汉书》卷89记宣帝时,龚遂为郡守,严格区分"盗贼"界限。下令属县不要盲目拘捕反叛者,"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自此郡内迅速安定。他还注意到当地风俗好奢侈,不重视农作,乃率自俭朴,劝民重视农桑,规定每人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块地韭菜,每家养母猪二只,鸡五只,鼓励民户卖剑买牛,从事农作,"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遂使种植业与养殖业很好地结合,增进了郡内社会安定与生产发展。
《地理志》称幽州"有鱼、盐、枣、栗之饶"。它包含了水产与山林产品。《货殖传》说"燕秦千树栗",很看重林产乾果。种桑多,桑葚不少,用以救荒充饥,也丰富了人们的食品。
冀州地处幽州以南,颜师古说:"两河间曰冀州。冀州,尧所都,故禹治水自冀州始。"(注:《汉书》卷28上。)因地势低洼,水流横行,故须优先治理。通读两汉史册,很难见冀州诸郡有农作记录。从《王子侯表》、《功臣表》中,不难发现幽、冀二州不少郡县常被赐封给王室与功臣,例如汉初右丞相郦商食邑涿郡五千户。汉光武帝子刘辅封中山王,食常山郡,如此等等。《后汉书》卷29《郅寿传》云:"冀部属郡,多封诸王,宴客放纵,类不检节。"在自然环境不够好的前提下,诸王侯食邑制必不可能促使该地生产形势迅速好转。
幽、冀二州低洼平原区排水不畅,滨海地域尤为严重,且多盐渍土。司马迁说:"今天子(汉武帝)元光之中(前132年), 河决于瓠子(河南濮阳西南),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塞之,辄复坏。……自河决瓠子二十余岁,岁因数不登。"(注:《史记》卷29《河渠书》。《汉书》卷29《沟洫志》。参《汉书》卷6《武帝纪》, 元光三年(前133年)条。)河决水泛,影响了不少地方几十年的种植业。 《盐铁论》卷10《申韩》记御史大夫言及河决之害,"zī@⑦梁、楚,破曹、卫,城郭坏沮,@⑧积漂流,百姓木栖,千里无庐,令孤寡无所依,老弱无所归"。类似情况,《汉书·沟洫志》记成帝、哀帝时还曾数次发生,"灌县邑三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余所"。《汉书》卷10记鸿嘉四年(前17年)正月诏,"农民失业,怨恨者众,……青、幽、冀部尤剧"。面对河水灾害,《沟洫志》记贾让在哀帝时提出了治河的上、中、上三策,主张将旱、涝、盐碱进行综合治理。他所提中策云:"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旱则开东方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若有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故种禾麦,更为粳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注:《汉书》卷29。)所言虽系揣测,但有一定依据。以淡水冲洗卤土,很有利种植粮食作物。
《续汉书·五行志一》记永建四年(129年)和六年, "冀州淫雨伤稼"。《后汉书》卷6记阳嘉元年(132年)二月,"冀部比年水潦,民食不赡"。汉代海河平原地区淫雨频频成灾,与排水不畅相关。西汉末,汴河决败六十余年,有人认为河水入汴,"幽、冀蒙利",而"兖豫之人,多被水患",从而出现了"议者不同,南北异论"。明帝时重修汴渠,"河、汴分流,复其旧迹",且将"滨渠下田,赋与贫人"耕作,(注:《后汉书》卷5《明帝纪》水平十三年(70年)四月。 )农田水患暂得以缓解。
海河平原沿海地域地势更低,极易出现海水倒灌,严重妨碍农作。鸿嘉四年(前17年)"秋,渤海、清河河溢,被灾者振贷之"。永康元年(167年)八月,"渤海海溢,……家皆被害者,悉为收敛"。(注:《汉书》卷10《成帝纪》。《后汉书》卷7《桓帝纪》。 )低洼地排水困难。加以河水泛滥,海水倒灌,沿海诸地自难正常进行粮食生产。
那时,冀州等地生产条件较差,又有严重自然灾害,大批民众被迫流亡。武帝诏称,渤海等郡受灾,"民饿死于道路,二千石不预虑其难,使至于此"。地方当局对民困应负重大责任。安帝永初二年(108年)二月,派使往"冀、兖二州,禀贷流民"。延光二年(123年)六月,"遣侍御史分行青、冀二州,督录盗贼"。冀州巨鹿人张角等历经十余年努力,连结幽、冀、青、徐、兖、豫等八州苦难民众,掀起震惊全国的黄巾大起义。皇甫嵩蛮横镇压义军后,出任冀州牧,"奏请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注:《汉书》卷6《武帝纪》;又卷74《魏相传》。《后汉书》卷5《安帝纪》;卷71《皇甫嵩传》。 )特别提及冀州租,很值得注意。随后,《朱@⑨传》记常山人张燕与中山、常山、赵郡、河内贫苦大众联合,众至百万,称为黑山军,"河北诸郡县并被其害"。河北大地先后涌现的黄巾与黑山军,充分反映所在大众生活困厄与生产方面的落后。
常山郡置于流初,位于太行山东侧较高地带,治今河北元氏县。汉同姓诸侯赵国据有其地。七国之乱时,镇守邯郸的赵王遂败亡,其地遂为汉朝廷所有。邯郸在汉代仍保有先秦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