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而关于其它作物种植技术的内容最多不超过两百字。从该书记载看氾胜之已经掌握了适应关中相对干旱的 ———————————— ①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 ②王维金等:《作物栽培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84页。 ③张铭洽、王育龙:《西安杜陵汉牍<日书>“农时篇”考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九辑),三秦出版社。2002年。 ④万国鼎:《氾胜之书辑释》,农业出版社,1980年,第109页。 自然条件的一系列宿麦栽培技术,其核心则在于防旱保墒①。 《氾胜之书》概括了土壤耕作的原理:“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不仅明确提出了“泽”,即务必保持土壤水分,而且所谓的“趣时”耕作也主要是从墒情出发,以趋利除弊。关于这一点,从氾胜之所强调的耕作适宜时期可以看得很清楚。他认为“春冻解”、“夏至天气始暑”、“夏至后九十日”都是适宜耕作的时候,“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可见所趋的正是土壤水分的良好状况。相反“春气未通,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慎无旱耕”,“秋无雨而耕,绝土气,土坚垎,名曰腊田。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腊田,皆伤田”。可见他认为不宜耕作的理由,都是担心会出现大土块,悬空透风跑墒,使土壤中的水分跑掉。而早锄的目的之一亦是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氾胜之书》对宿麦的耕作、种植、管理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土壤是小麦生活的场所,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小麦播种、出苗以及后来的生长状况。《氾胜之书》曰:“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要求通过精细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五月耕地、六月再耕,能充分接纳雨水贮蓄水分,七月耱地,则可保墒平地以便播种。在此之前古人虽提出过“深耕疾耰”的土壤耕作要求,但耕和耰仍然与播联系在一起,故而往往或“耕”与“耘”并举,或“耕”与“获”为对文,用以代表全年的农事活动,言“耕”者就已将“种”包括在内了。而《氾胜之书》提出麦田要以五月、六月耕,说明土地耕作已经摆脱对播种的依附状态,这种专为播种宿麦而实行的“暵地”技术,直到元朝还是我国北方种植宿麦的主流技术②。 《氾胜之书》对于宿麦的播种要求适期,指出:“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并且要保证播种的质量,“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酢浆令麦耐旱,蚕矢令麦忍寒”。这也是干旱条件下抗旱种麦的措施,在播前用酢浆和蚕矢浸种,可以使麦种在播种前就预先吸收到相当水分,蚕矢也吸足水分,趁露水最多的时候一同下到地里,麦种就能得到发芽所需的水分了。土壤水分连黎明时的露水都想到加以利用,可见抢墒借墒,及时下种,已有相当水平。蚕矢浸种还可起到种肥的作用,使幼苗迅速生长,加速根系向外分布。根系分布较广有利于吸收土壤水分,亦有助于耐旱。播后镇压促进根系深扎同样有利于对水分的吸收,《氾胜之书》)对此也有论及,曰:区种麦“凡种一亩,用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践之,令种土相亲”。 在麦田管理方面,《氾胜之书》强调了中耕除草、灌溉和积雪保墒的需要。曰:“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者锄而稀之。秋锄以棘柴耧之,以壅麦根。故谚曰:‘子欲富、黄金覆。’黄金覆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至春冻解,棘柴曳之,突绝其干叶。须麦生复锄之。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复锄。如此则收必倍。”这就是说在中耕方面,有间苗锄、秋锄结合培土、春锄、麦返青时复锄、以及大雨后等土面现白色时再锄,一共要锄土五次。对于在关中较为干旱的环境下种植宿麦,这不仅是适当的,也是必要的。如果秋季十分干旱,麦田还需要适当灌水以利幼苗生育,“秋旱则以桑落时浇之,秋雨泽适勿浇之”。此外,“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冬季防止雪被风吹走特别重要,因为关中降水量少,而且时常春旱,尽量使雪水人土,对于麦收有重大影响。而由于关中地处北方,雪不容易融解,常是干燥疏松的,又常有大风,极易被风吹跑,所以雪后必须镇压,才可以保留住。 ———————————————— ①西汉前中期宿麦种植的主要区域是关东。《淮南子·坠形训》曰:“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出……其地宜麦”;尹湾汉墓出土《集簿》记载,东海郡种植宿麦十万七千三百余顷。户均近二十八亩,约占全郡耕地面积的一半。而氾胜之祖籍在山东氾水一带。《广韵》卷二凡第二十九载,氾姓“出敦煌、济北二望。皇甫谧云:‘本姓凡氏,遭秦乱,避地于氾水,因改焉。汉有胜之,撰书言种植之事,子辑为敦煌太守,子孙因家焉。’”氾水是济水支流,在山东曹县北四十里,与定陶县交界。因此,《氾胜之书》所记小麦种植技术可能是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