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 【字体: 】  
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14   点击数:[]    

(注:光绪《蔚州志》卷18,《风土记》。)。山东忻州府,“忻之民少有收获,则称殇酌酒烹羊宰羔,甚至病不起灵于医而惟鬼神是听,巫师拜舞一宵之费至竭数日之食,其送丧也,僧道伶互相杂踏,则既不能开其源又不能节其流”(注:乾隆《忻州府志》卷4,《舆地志》。 )。这些消费肯定使农家经济入不敷出。当然,为应付此类活动,农民除前面提到的举债外,有的地方通过互助解决问题。如山西孝义县,“民家遇婚丧疾病事故,工作役使群助而不受值,饥岁无闭籴者,富室更出粟赈给”(注:乾隆《孝义县志》第4册,《物产民俗志》。)。 山东蒲台县,“民间多随社,社立之长,遇朔望封钱贮之,长所乏者贷出,息钱终会计子母钱常相埒,其良而可永行者助婚娶曰人情社,助棺敛曰棺板社,助丧葬曰丧社,助岁除曰年社”(注:乾隆《蒲台县志》卷 2,《风俗志》。)。

  教育属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它的匮乏通过严重制约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从而最终妨碍着生产力自身的发展。春秋祈报和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不仅是不健康的社会风习和消费,而且在华北农村贫困的情况下,挤占了农家过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费用,使其日常生活质量下降,生产性开支得不到保障,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农村个体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与进步。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下一篇文章:明中后期市民文学中的价值变异与消费观念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 ››清代华北的农业改制问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