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清代西北地区的马政      ★★★ 【字体: 】  
清代西北地区的马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9:12   点击数:[]    

年进行稽核1次,由总督委官查验,以马匹的多寡为基本的考核依据,分别进行奖惩。与此同时,青海官营牧场对骆驼的牧养也有比较具体的规定。西宁马场在当时管理和经营得比较好,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西宁镇马场生息繁庶,现有大小儿骒骟马三千七百余匹”。[14]

后来因为巴燕戎开垦的农田比较多,而马场的马匹增长数量比较大,使得原来的马场难能适应发展需要,不得不在开辟大通川新马场的同时,多次将这里的马匹分期分批拨往甘州、凉州和肃州等西北马场。据不完全统计,乾隆(1736~1795年)年间仅青海地区的马、牛、羊总数就达到350万匹(头、只)。专家认为,这只是根据畜产品贸易数量等因素推算的数字,或许不能够准确反映清代前期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全貌,但一般认为这个估计并不算高。[15]

清代青海地区在养马业发展的同时,其它畜牧业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据记载,在乾隆(1736~1795年)初期,西宁镇拥有比较固定的骆驼1,000余峰。乾隆十三年(1748年),规定甘州提标,凉州、西宁、肃州3镇标,各设骆驼场1处,场下分为若干群,骆驼160峰为1群,如同牧马场一样,设千总、把总各1人,外委1人为牧副,兵9人为牧丁,另设守备1人监督。每年进行1次稽核,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奖惩。

四、宁夏官营畜牧业概况

继承明代传统,宁夏地区在清代是政府军马场设置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养马业在这里比较发达。如《固原州志》所言,今宁夏固原“山深草丰,本游牧所”,[16] 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天然畜牧业基地。尽管清初中央政府曾经严令在今宁夏地区裁革苑马寺,以便退牧还田,但是雍正(1723~1735年)时期为适应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固原地区设置了提标中营参将马场、提标左营游击马场、提标右营游击马场、提标前营游击马场、提标后营游击马场、提标城守营游击马场等6处军马场。[17] 这一情况说明,清代宁夏南部地区仍然是政府控制的军马基地,其与明代相比组织形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在军马牧业继续发展的同时,宁夏地区的民间畜牧业则没有形成规模,只是有零星家畜的饲养,其主要原因是进入18世纪以后,宁夏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加比较快,出现了农牧争地的严峻社会现实。人们为了生存,便将农业生产置于首要地位,畜牧业经济不得不降于次要位置。[18]

注释

[1] ·参见马汝珩、成崇德主编:《清代边疆开发》(上册)第68-69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本节有关新疆地区的畜牧业对该书多有参考,特此注明。
[2] ·参见方行、经君健、魏金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中)》第1432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3] ·陈奕禧:《皋兰载笔》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6帙。
[4]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9辑第21页,乾隆十九年(1754年)六月二十六日甘肃巡抚鄂昌奏。
[5]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12辑第669-670页,乾隆二十年(1735年)十月十二日署陕西巡抚台柱奏。
[6]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25辑第285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四日杨汝谷奏。
[7] ·参见民国《甘肃通志稿》卷53《军政》五《马政》。
[8] ·乾隆《永昌县志》卷3《风俗》。
[9] ·《清高宗实录》卷572“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上”条。
[10] ·《清高宗实录》卷606“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上”条。
[11] ·《宫中档·乾隆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九月二日杨应琚折。转引自见马汝珩、成崇德主编:《清代边疆开发》(上册)第117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 ·《新疆识略》卷10《厂务》。
[13] ·参见马汝珩、成崇德主编:《清代边疆开发》(上册)第120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 ·《大清会典事例》卷625《兵部·马政》。
[15] ·参见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通史》第380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6] ·宣统《固原州志》卷4《兵防志·马厂》。
[17] ·宣统《固原州志》卷4《兵防志·马厂》。
[18] ·参见徐安伦、杨旭东:《宁夏经济史》第130~131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市场网络或企业组织:明清纺织业经营形式的制度选择

  • 下一篇文章:明末清初的山林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大埔县《湖寮田山记》为中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清代西北地区的马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清代西北地区的马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清代西北地区的人地矛盾与生态变迁...
  • ››清代西北地区的马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