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形态与农业生态的关系——以永宁八珠村为例      ★★★ 【字体: 】  
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形态与农业生态的关系——以永宁八珠村为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8:44   点击数:[]    

的家庭结构也使他们不必为生儿育女而结合,加之在摩梭人中,对安全期避孕常识在解放前就有了普遍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6)因此,阿注关系的特定内涵无疑在客观上减缓了摩梭人口增长速度。据调查,在实行异居婚的73名摩梭人中有约22%(16人)的人没有生育过小孩。
 
    汉族和普米族的家庭是不断从父系家庭中分离出来的小家庭。这种新建的小家庭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他们通过增殖人口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使得汉族、普米族人口增长很快。另外,汉族、普米族传统的传宗接代的人口观念也是造成两个民族人口增长快的原因之一。据调查,在普米族实行异居婚的6人中有!人没有生育小孩,百分比为17%;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30人中有2人没有生育小孩,百分比为6.796。汉族有婚史的35人(包括实行异居婚的4人)则全部生育了小孩。
 
    从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方面看:全村各家各户基本上都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此外,部份劳动力资源相对富余的家庭还从事运输、零售、木工或外出打工等副业。这样的摩梭家庭有24户,占所有摩梭家庭的60%;普米族家庭9户,占普米族家庭总数的56%;汉族家庭3户占汉族家庭总数的8.8%。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虽然摩梭人口增长缓慢,但因为摩梭人很少分家,所以每个大家庭中人口较多(平均每户6人),利于分工协作,可以从事多方面工作;汉族、普米族虽然人口增长快,但由于不断从大家庭中分出小家庭,人口分散,故每户家庭人口较少(汉族平均每户4.7人,普米族平均每户4.8人),劳动力较摩梭家庭紧张,只能从事有限的劳动。
 
    2、薪柴、森林和生态。薪柴的大量消耗是导致森林消失,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不可能不烧柴的情况下,提高柴的利用率,减少用量,能有效地减轻对生态的压力,维护生态的平衡。
 
    同许多农村一样.木柴在八珠村的生产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木柴主要用于两个方面:a、老虎灶。老虎灶是指用来煮牲畜饲料的灶,因用柴量大,故俗称老虎灶。村中的大型牲畜(猪、牛、马)共有261头,人均0.7头,(7)以此推算,平均每户摩梭家庭养畜4.2头,每户汉族家庭养畜3.3头。每户普米家庭养畜3.4头。由于摩梭家庭饲养的大牲畜比汉、普米家的多,老虎灶的用柴量也就比汉、普米家多。
 
    b、火塘。村中无论是摩梭还是汉族或普米,每家都设有火塘。火塘主要用来作饭、照明、取暖。此外,与汉族、普米族不同,摩梭家的火塘象征家族的兴旺,一般不能熄灭。所以,摩梭人和汉、普米族相比,无论是老虎灶还是火塘的用柴量都高于汉族、普米族的用柴量。据调查:摩梭家平均每户日烧柴量为60—70公斤,普米族、汉族家平均每户日烧柴量50—60公斤。但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摩梭母系大家庭很少分家,众兄弟姐妹共用一个火塘,烧柴利用率高。而汉族、普米族的父系家庭一旦儿女结婚就立即从家中分出炉灶,形成三、四人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烧柴利用率低。因此,尽管汉族、普米族的每个父系小家庭的绝对用柴量较摩梭家少,但若将分出的几个小家庭合为一个父系大家庭,用柴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各家各户另起炉灶造成了许多重复的不必要的消耗。据调查:如果以每户摩梭家庭平均有人口6人,有大牲畜4.2头,每日平均用柴70公斤计算,每人、每头牲畜每天耗柴6.9公斤;同样,以每户汉族家庭平均有人口4.8人,有大牲畜3.4头,每日平均用柴60公斤计算,每人、每头牲畜每天耗柴7.4公斤;以每户普米族家庭平均有人口4.7人,有大牲畜3.3头,每日平均用柴60公斤计算,每人、每头牲畜每天耗柴7.3公斤。
 
    据此计算,摩梭家庭每人每只牲畜每天平均比汉、普米家节约0.4—0.5公斤柴,单位节柴率为6。8%。按此计算,摩梭家庭每年可节约薪柴1496.5公斤。
 
    3、土地占用与土地资源合理使用。土地占用问题主要是指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宅基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就八珠而言,同样存在这一矛盾,八珠村摩梭人的住房布局以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多,平均占7分;汉、普米以二合院、三合院居多平均占地4—5分。汉、普米族的占地要比摩梭少2—3分地,但住房占面积的增长却比摩梭家庭快。
 
    1970年全村摩梭人30户,按每家住房占地7分计算,总共占地210分,到2001年1月,全村摩梭人40户,按每户住房占地7分计算,总共占2110分,平均每年住房面积增长率为0.96%;1970年,全村汉族共有9户。按每户住房占4分计算,总共占地36分;到2001年1月,全村汉族为16户,按每户住房占地4分计算,总共占地64分,平均每年住房占地面积增长率为2.1%;1970年,全村普米族共7户,按每户住房占地4分计算,共占地28分;到2001年1月,全村普米族16户,按每户占4分计算,共占地44分,平均每户住房占地面积增长率为1.5%。
 
    从上述情况看,摩梭人也存在宅基地占地问题,但远远没有汉族、普米族宅基地占地问题突出。其原因就在于摩梭家庭对土地利用率高于汉族和普米族家庭。具体而言,汉族、普米族有分家的传统,所以在全村32户汉、普米家庭中,三代同堂家庭仅有10户,占总数的33%,二代同堂家庭2:2户,占69%,家分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国农垦体制改革回顾与辨析——以黑龙江、海南两省为例

  • 下一篇文章: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形态与农业生态的关系——以永宁八珠村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形态与农业生态的关系——以永宁八珠村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形态与农业生态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