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环境与市场的自组织过程
在三河文化的移植过程中,一些要素不发生变化:东正教、俄语、木房子、兵农制、农牧业技术,等等,这都是不发生变化的因子,原样复制。还有一些要根据新地区的条件进行调整的变化。这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三河人利用当地的牲畜资源培育出新的品种;二是通过对中国市场的适应,产生了三河特有的公司制度,并将产品远销千里以外。这不是一种文化的变异,而是一种文化对周围生态与社会环境自组织的结果。
蒙古马和蒙古牛长期保持着单一的血统,偶有外血融人,但基本上仍保持不变。俄国人逃难时,赶着后贝加湖地区的牛马来到三河。他们对生物学上的杂种优势利用,使三河的畜牧业水平非常突然地产生了变化。奶牛在当时的内蒙古草原还是一件新鲜事。传统蒙古牛的产奶能力极低,但蒙古人长期以来游牧为生,就这么吃牛肉、喝牛奶,不去注意选种、育种。俄人到来以后,引进了奶牛,而且还利用当地品种改良了奶牛。他们带来的奶牛品种有贝加尔种、西伯利亚种、俄国改良种和西米塔鲁种。他们用后贝加尔种和俄式牛的杂种,与蒙古牛杂交形成有杂交优势的奶牛一一蒙古改良种奶牛。传统的蒙古母牛每年只产奶45磅,杂交改良种产奶达95磅,远高于原来的后贝加种奶牛,这种蒙古改良种奶牛后来成为著名的三河牛。到1934年左右,三河周边地区的许多俄国人居住区都普及了这种奶牛。三河牛的出现甚至是中国畜牧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之前,中国几乎可以说没有像样的本土血缘的奶牛。三河马的形成也很有意思,蒙古马个头小,没有什么特色,但三河马却成了当时闻名东南亚的赛马。三河种马场有各种贝尔加湖地区的马,种牡马大部分是后贝加尔种与俄国种或其它种的杂交种。一般人家将它们自己的蒙古种牝马拉来配种,后代的杂交优势逐步显示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混血不断地进行,配种牝马大多数也成了后贝加尔种与蒙古马的杂交种,这便形成了有名的三河马。由于后贝加尔湖的马具备赛马特质,三河马也出了许多赛马。这是一般的蒙古马所达不到的。③三河牛在1949年以后被选育和推广。到1989年,呼盟有三河牛10万头,母牛4万头,无论在产奶还是在肉用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105天的胎次产奶量可达3 245公斤,几乎是一般蒙古牛的6倍。三河马也因力速兼备而备受欢迎。但建国后育种的方向注重于役用,赛马的特质不见了。③目前,中国在大型国际运动会上没有像样的国产赛马。
三河人不但通过育种对本身的三河文化进行了提高,也利用当地的市场条件对生产,特别是牛奶和奶酪的生产进行自组织。形成了村庄合作。这种合作以制酪工场为核心,形成工场一一村庄的复合体系。俄人各家每日朝夕二次榨奶,除自用外,剩余的部分送到奶酪加工厂,计量后作价计成本,制成奶酪后统一销售。当时的奶酪生产也属于新生事物,这是俄式加工业对中国市场适应的结果,这种适应也产生了当时一般企业所达不到营销能力。他们的统一奶
----------------
① 坂本弥直:《额尔古纳左旗三河地方畜产事情调查报告》,昭和九年十一月;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畜产资源调查报告》资源调查书类第四编第四卷,昭和十年十一月,第117页。
② 山本真:《三河竝南部接续地区及牙克什地方にける畜产状况》,昭和九年二月;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畜产资源调查报告》资源调查书类第四编第四卷,昭和十年十一月。第14—22页。
③ 朱延生主编:《呼伦贝尔盟畜牧业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一123页。
业在海拉尔、哈尔滨都有办事处,产品输送到全满洲甚至北部中国。这种幅员广大的影响只是由几十个村联合的结果。①现代的蒙牛、伊利等大型奶业公司也走这条路子,但这已经是在70年以后了。当时的汉商只会贩东西,不会组织生产。俄国人初到三河时,他们的生产尽管是一种高级的农牧结合文化,但很大程度上仍是自给自足。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生产的扩张能力表现出来了。1924年左右,他们就开始生产奶酪,开始时上库力工场的奶酪产量只有480磅/年,以后其他村也设厂生产,生产能力达1 000磅/年。以前东北的奶酪靠苏联进口,随着中苏边境封闭,三河的奶酪抢先占领了东北市场。另外,三河人也在自己的范围内成立了面粉加工厂,供应的范围达到哈尔滨、齐齐哈尔。三河面粉公司是个合资公司,由1名日本人、1名犹太人和1名俄国人合资而成。②
粮食和牲畜出售完全利用当地牲畜市场,有各种合作社和公司组织收购。在上库力村,小麦的商品化率为50%,大麦也是50%,燕麦为54%,其它作物基本上全部商品化。俄人所打的草也部分商品化。③这都是利用当地市场运作的。利用当地市场,三河人也会很方便地得到外地货物,商业网络不但提供了汉人的杂货和酒类一一俄人特别愿意喝酒。也提供了前苏联的进口消费品和生产工具,消费品包括洋灯、油、食器、皮靴等物。④工具来自有一定规模的洋行或公司。与上库力村打交道的公司有孔士洋行、万国农具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哈尔滨。设在海拉尔的秋林洋行也是三河人常打交道的洋行。一些小的合作社,也可以为三河人供货,甚至就在本地向俄国人卖农具。⑤新文化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母体的供给。随着市场的发展,村落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利于生活和发展。各村落到海拉尔的市场距离一般有200公里左右。合作组织建立以后,一般村落距三河合作商店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三河面粉公司也在三河村落区内,许多村落距离面粉厂很近。也可以通过邮电局向外发送信件。⑥